资源网

长征读后感10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84

伟大的远征,涅��的重生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穿越历史的长河,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和建设史,“长征”是其中一段永远不可磨灭的壮丽史诗。为了重温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王树增写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长征》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根据地遭到敌人毁灭性的“围剿”或是在军事指挥失误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一次巨大的军事转移。长征跨越了中国的十一个省,翻越了二十多条巨大的山脉,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总里程远远超过了二万五千里。在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队伍要随时随地克服饥饿、寒冷、伤病等困难,还要时常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激烈的交战。在漫漫长征途中,很多红军官兵壮烈牺牲了,仅红一方面军在离开中央苏区时有八万六千多人踏上征途,在到达陕北苏区时仅剩近八千人。这么多勇敢的指战员,他们牺牲时还是那么年轻——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十四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他们心里向往着没有苦难的生活,这种向往让他们不畏艰险、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想象着这些鲜活的生命倒下时的情形,让我们扼腕叹息,心疼不已。

这本书中详细描写了一些壮烈牺牲的红军,令我印象深刻。

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因担任后卫任务,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三十四师的战士几乎全部阵亡,师长负伤被俘。他在被国民党押送的途中撕开自己的腹部,拧断自己的肠子牺牲。死后居然还被军阀何键残忍地割下了头颅,悬挂在城门上,他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在四渡赤水时牺牲的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二营的小卫生员龙思泉,他由于为当地的老百姓治病,没能赶上队伍而被当地的民团捉住后残忍杀害。当地的百姓悄悄地埋葬了这位小红军,并把他称为“红菩萨”。后来当地百姓只要有了疾病,都会到他的坟前烧香跪拜。这位小红军牺牲时刚满十八岁。

还有为保护伤员身中十七枚弹片的贺子珍;为保护毛主席牺牲的红军班长胡昌保;进入草地后没舍得吃一粒粮食,而被饿死的红三军团某部的炊事班钱班长……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不已。

在1935年12月27日陕北瓦窑堡会议上,毛主席对长征的意义作了准确的概括,他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通过长征,红军用自己的理想激发起全国人民为自己的美好生活的奋斗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国的革命才得以胜利;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历苦难而生生不息;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儿女就有希望争取到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身处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物质文化生活更加富足的今天,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牢记那些为此而献身的革命先烈。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要努力学好每一科知识,早日成长为国之栋梁,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让中国永远巨人般立于世界之林!

我在语文书上看到过一则漫画,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漫画内容大致是这样子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起走在放学的路上,路过垃圾箱时发现它外周围有许多没有扔进的垃圾。于是两人就停了下来,女孩动手把垃圾捡起来丢进了垃圾箱,而男孩从书包里掏出了纸和笔趴在地上刷刷刷地写了起来。不一会儿,垃圾就清理干净了,男孩把写好的纸贴在了垃圾箱上,上面有几个大字——文明,只差一步。这幅画虽然内容十分简单,但却能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这幅漫画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些人,他们扔垃圾时总是随手一扔,不管有没有扔进垃圾箱就转身离开了,导致垃圾箱周围堆积了许多垃圾,不但增加了环卫工人的负担,而且周边环境也不美观。他们明明可以把垃圾扔进近在眼前的垃圾箱里,可他们总嫌太碍事就走了。这样的行为并不是正确的,文明是要从身边这样的小事做起的,如果连这样的小事都不愿意去做又怎样做好大事呢?

不过,在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他们从不乱丢垃圾,相反,他们看见地上的垃圾,还会把它们捡起来丢进垃圾箱里。我在小区里就看到过一个女孩,她在走路时,瞅见地上有垃圾,就会捡起来奔到垃圾箱那去扔掉,即使只是个细小的纸片,她也总是乐此不彼地把它们捡起来。我们的环境将更加美丽,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在文明方面做到“一步之差”,还有在其他方面也要如此。如果人人都能为文明迈出一小步,那么整个社会将向文明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