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文化苦旅读后感7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94

徐渭与艺术

“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余秋雨先生这样就座谈论他。

徐渭,乡间老人常称“徐文长”,他的故事不尽传说。他曾遭遇复杂的家庭变化,参加过抗倭斗争,九次自杀未遂,还因误杀妻子而坐六年大牢。他的一生在平常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癫狂的。但正是这种富有悲剧性的人生,让徐渭在他的作品中注入了情感。他是一位画家,一位作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具有充分国际可比性的大艺术家”,但这份伟大的艺术背后是他一生的不幸与坎坷。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生经历像徐渭一样的人即便是有,也无法做到将生命中的凄厉化为一幅幅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必定是作者用尽毕身所学,倾尽身心,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亦或是愁绪与思索融入其中。而懂得欣赏的人总是能够在万千庸常的作品中一下子被吸引,透过这幅作品搭建起和作者沟通的桥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描述的心境,深入灵魂,了解他的生命经历和变化,这是一幅好作品本身应具有的魅力。

生活中的人们无法时常接触到这些与心灵相契合的生命之作,自然而然无法真正理解作品的意义,以及作品背后的人的情感。而因这种时空限制上的人与艺术的隔离又孕育不出能真正描绘艺术的艺术家,造成了如今“人疏离艺术,艺术疏离人”的恶性循环。

我们首先要亲近艺术,体会这许许多多描绘多样内心世界的美,才能让越来越多的艺术亲近人,消除人与艺术长久以来的隔阂。反观艺术家们,或许有时是他们深远而犀利的眼光,特立独行的表现无法引起普通人的共鸣,于是他们的作品渐渐埋没在历史的尘烟中。如果现代艺术家们能从精致入微的笔墨趣味中寻找生命的契合点,我想可能会更好。

毕竟,“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

“这里你再不收拾好,我就把你收拾了!”李老师恶狠狠地对我说。我心里五味杂陈,一面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一面又实在不愿收拾。

终于是妥协了,我花了将近一节课时间,收拾得还算体面。可不知为何,看着这整洁的桌面,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总跟少了什么似的。

我一直有这样一习惯,就是把书本堆在桌上,堆成一座小山。自从李老师让我收拾后,手放在桌上,没有什么依傍,是一种空洞的自由,让人很不舒服。最终还是耐不住,于是,桌面上一本本书又叠起来了。这才让我感到舒心。后来,同桌小巫嫌我的“小山”太占位置,就数落我:“你快点把你这‘叠高高’收好,麻烦得一。”我漫不经心地答道:“没时间,很多事要做,以后再找时间收拾。”他见我那么不屑的回答,心中不痛快,就开始教育我:“你这样舒服吗?不觉得很麻烦吗?找张试卷都得找半年,怎么学……”他滔滔不绝,一连串的反问,引起了我的深思。还是觉得学霸说得有理,于是便让我的桌子翻新了一遍。

一段时间后,桌上不知不觉又突兀现旧书山。小巫也在多次劝说无果后,放弃治疗我了。没了小巫的限制,我的“书山帝国”更加猖狂,不断扩大领土,有时还放肆地去侵占他人领土。正在帝国不断时,我调到了罗哥旁边。他嫌我的小山阻隔了他通讯,强迫我“移山”。我平时最怕他威胁,可这次却不然,我宁死不肯做愚公。慢慢的,桌面越来越乱,人也越来越乱,感觉整天处在忙碌中,也更无暇这些“世俗凡物”,跟超渡了似的,越来越佛系。

现在想想,不断找借口躲避,只会让我越来越乱。希望经历了“两起三落”的我,能迎来第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