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乌镇游记作文600字初中

admin 初二作文 2023-09-21 69

可以说从昨晚上就一直兴奋到今天上车——也就导致了作业本忘带。经过这个小插曲,算是正式上路。路途不算很遥远,没多久就到了。乌镇,跟这大多的江南小镇差不多,柳树垂落在水面,人们的房屋也是傍水而居,偶尔有几只小船飘过,不同的是,乌镇更多了文化的气息。

“我们的口号是什么!”“清风!”“风——”“山洪!”“洪——”“对!”怀揣着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大家接下了任务卡,就奔向乌镇。当然我们组追求的是享受,不紧不慢地逛着。其中我们组长的任务便是百床馆,在我看来最为震撼,别看它只是一个木床,各个工艺复杂,雕刻精美,色泽亮丽,上面有花,有狮子,这或许是当时的一种习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充分体现在这一张张床上。说到习俗,就是我的任务了,那不得不说的就是江南民俗馆了,这里展示许多的民俗与我们这也相差不大,例如端午吃粽,清明踏青,贺岁拜年等等,均由图画、人像展示出来。不禁想到一个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三白酒坊是男生的任务,一走到三白酒坊,就有一股浓醇的酒香迎面而来,三白酒制作方法极复杂,因此才做出这么好的酒,传闻甜酒酿的来历还来自乌镇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呢。在来乌镇之前,就知道蓝印花布的,这次亲眼见了感受还真是不大一样。蓝印花布的展厅里陈列不少明清时期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和一些现代工艺的制品,其蓝底花白,似乎每一个花纹都不重样,散发着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没过多久,我们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其中必然少不了小组的合作。

多元的文化,条条雨巷,如诗如画的风景,汩汩流水,乌镇真的超美丽,此行绝对不虚!

我喜欢爷爷用狗尾巴草做的小兔子,喜欢爸爸下河用网捕上来的鱼,喜欢奶奶亲手蒸的糖包,喜欢妈妈辣椒熬的酱,还喜欢叔叔骗我冬天吃的雪糕,可最最喜欢的还是曾祖母用榆钱蒸的馒头。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在初春的时候结,只有结了榆钱,榆树才会长出树叶。每逢结榆钱,树上就都是嫩绿的、像钱币一样的榆钱,曾祖母就都会拉着我和弟弟,拿上竹篮和带钩的竹竿,去老家后院小河旁边的榆钱树去钩榆钱,每次都能采到一大篮。曾祖母会蒸榆钱馒头,她做饭是我们几家最好吃的,我和弟弟都很好奇曾祖母在厨房里施了什么魔法。有一次,正逢雨停,曾祖母就在树下用竹竿钩榆钱,我和弟弟在旁边采撷着。邻居家的大伯吸着烟过来了,一边身轻如燕地爬上树,一边接过曾祖母的竹竿对着曾祖母大声说:“大奶奶,下雨,路滑,你以后小心点,别摔倒喽!”曾祖母笑笑:“我身体不像别人,硬朗着呢,哈哈。”大伯递给了我一把榆钱枝,吸了一口烟:“那您也得注意着点。”

“唉……不说了,这榆钱也采得差不多了,来给你点!”曾祖母捧了一大把,递给了大伯。

“我不要,我家有一篮子呢,您放着吃吧,我家有事,我先走了。”大伯给我们挥挥手,点了一根烟。

“一会儿蒸了馒头送你家点儿。”曾祖母在家门口喊。我们把榆钱拿回家,把好的挑出来,洗干净,把厨房交给了曾祖母,他不让我们进去,说是我们小孩乱摸面,脏,送人的时候不好看。我们只好倚在窗户边看,我站在砖头上,弟弟站在小凳子上,踮着脚感受柴火点燃带来的热气,曾祖母说了我们三次,我们才走开。

过了有三十多分钟,听到了曾祖母唤我的名字,闻到了榆钱馍的香味,我就知道馒头蒸好了,曾祖母不让我先吃,她说要给大伯家送去才能吃。我送到大伯家,一进门就看见了三个烟头,大伯接下了馒头,还塞给我两个红苹果,说是给我和弟弟一人一个。

可现在,曾祖母去世了,没人可以做成那么香的榆钱馍;榆钱在菜市场也能买到,也没有什么事比得上和曾祖母一起采榆钱那么开心。

故乡的榆钱树,初春傍晚的炊烟,还在;久违的榆钱的味道,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