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目送读后感10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86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龙应台的《目送》一书,字行间流露着让人不禁触景生情的感动与亲情。而在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龙应台与父亲之间的亲情。

父亲,是一位慈爱、关心女儿但又孤单,寂寞的老人。他全心全意地陪伴着女儿,但却只能“目送”她的走远。女儿由于工作的繁忙又或自己家庭的琐事,不能陪伴父亲,从以下这一段便可以看出两者的矛盾。

“‘礼拜天可不可以跟我去开同学会?’他突然在后面大声对你说,隔着正在徐徐关上的铁门。铁门‘哐当’一声关上,你想他可能没听见你‘没时间’的回答。”

读完这一段,我不禁触目伤怀,“大声说”、“徐徐关上的铁门”、“没时间”等字眼,让我触景生情。父亲想与女儿一起去同学会,唯恐女儿不愿,直到最后才鼓足了勇气大声说,但最后仍遭到女儿的冷漠拒绝,在铁门“哐当”一声关上的时候,父亲心中多么失落与孤寂,这样的场景直击我的心房,让我感到凄入肝脾。为龙应台父亲难过的心情感到伤感,同时也为龙应台的工作繁忙感到无奈。是的,在现代社会中,有多少儿女也同样如此为了奔波劳碌工作而不能陪伴父母,甚至不能陪他们吃顿饭?这种遗憾,也许只有年迈的父亲才能体会吧。

而不珍惜年轻的时光,待到父亲的油尽灯枯时,再想回头挽回以前的点点滴滴,却怎么也回不去了。

“你要陪他出去散步,发现他无法从沙发里站立起来。他的身体微微向右倾斜,口涎也就从右边的嘴角流出。他必须由你用两只手臂去拉,才能从沙发里起身。他的腿不听脑的指挥,所以脚步怎么都迈不出去。他的手,发抖。”

这一段则讲述了龙应台想陪伴父亲出去散步,却发现父亲已不再年轻了,他变得瘦弱、年迈,甚至不能行走。“口涎从右边的嘴角流出”、“无法从沙发里站起来”、“发抖的手”都指向着同一个事实——父亲已不再健壮了,父亲年轻的时光已经逝去,他在慢慢走向生命的终点。龙应台可能想起,是时候该陪陪父亲了,但当她回来时,却只能“目送”着父亲的离去了。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在《注视》这一篇中,有一段让人伤感得落泪的字语:

“他的嘴不能言语,他的眼睛不能传神,他的手不能动弹,他的心跳愈来愈微弱,他已经失去了所有能够与你们感应的密码,但是你天打雷劈地肯定:他心中不舍,他心中留恋,他想触摸,想拥抱,想流泪,想爱……”

这是父亲濒临死亡的时刻,死神在父亲的身上环绕,他心中的确不舍,他想儿女、妻子、朋友、亲人,而他失去的,是与你们感应的密码。死亡像一把锁,人们拼尽了平生的气力渴望去打开,但父亲却失去了与亲人们感应的密码。那些悲伤的字句,真是透骨酸心。

龙应台的《目送》一书,是一本生死笔记,道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它深邃、忧伤、美丽、伤感。亲情的那些感人心脾的瞬间,真真正正地打动了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龙应台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或许正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年老父母亲的愿望,也许只是希望我们多多陪伴他们,放下工作,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们。多陪陪父亲去散心;多帮帮母亲的家务,别在“目送”父母亲离去时,还抱有遗憾。

《目送》所倾诉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春天在哪里?有人说,春天在流动的小溪里,在飞舞的蝴蝶里……我说,春天在新生的植物里,在花香弥漫的空气里,更在孩子的心里……

春,新生的植物都开始跃跃欲试。小草从土地里钻出来,那嫩嫩的芽,青翠欲滴,十分可爱;花儿有的已经绽放,有的正含苞待放;柳树长长地垂下带着绿叶的枝条……

我最喜欢白玉兰了。它远看像一只白色小鸟,近看有点像六角形。它的花瓣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只有下面的一点是淡紫色的;它的枝丫是绿色的,中间有一些毛茸茸的绿色花萼;它的花蕊是有一点像迷你的铁树,只不过下面像一个小刺球。白玉兰的花朵朝上,给人一种坚韧不拔的感觉,我喜欢它不仅是因为它很美,更因为它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此时,柳树已经默默地吐出了嫩绿的小芽。它是一天一个样,昨天它还是只是干枯的树枝,而到今天,它就已经爆了青。它弯下腰来,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正在迎接春天的植物,还有迎春花。它的花瓣有六瓣,还有七瓣的,有点像喇叭花,金黄色的花朵很是让人喜爱。此时的迎春花,有的还是花苞,有的已经怒放,一簇簇的挂满了街头巷尾。

春天到时,最开心的是孩子们。春天来了,孩子们换下了厚厚的外套,穿上了夹克,到处可见孩子的身影。公园中、草地上、学校里……这可正如冰心说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啊!

春天就这样悄悄地来了,我爱这美丽而又活泼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