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到了,我看着家家户户都尝着可口的螃蟹,心里就不禁想起了七岁那年,那是我第一次吃螃蟹。
那一次,我正看着电视,突然我听到了开门声,我去看了看,原来是妈妈回来了,手上拎着两个黑袋子。我好奇的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笑着回答:“这是螃蟹,它被绳子绑了起来了。”我不停地问:“好吃吗?好吃吗?”妈妈神秘的笑了一下,摸摸我的头说:“你吃了就知道了。”于是,我就更想吃这个“大钳子”大家伙了。妈妈先把它们洗一下,它们身上的颜色就变了,像穿了一件灰色的马甲,一直保持着将军范。接着,妈妈把它们放到了锅里,把锅盖盖住调成大火,它们的颜色呈青灰色渐渐变成了橙色,又渐渐变成了一点红。最后,妈妈把螃蟹拿出来又倒了点醋。我迫不及待地接过这美味,我先把蟹壳扒了下来,只见里面金黄色的金黄的蟹黄,我闻了闻,这味道非常鲜美,我咬了一口,非常丝滑的,非常醇厚。妈妈又给了我一个像雪糕一样的东西,我望着妈妈的眼睛问:“这是什么?”“这是蟹膏。”我尝了一口,太好吃了,又白又嫩而且很弹牙,我又一口气吃了好几个蟹膏和蟹黄。
想到这,我被一阵香气扑鼻的蟹香打断了,直向厨房跑去。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说的就是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也是苏州和杭州,有一次我在网上看见了浏河古镇,据说那里在苏州市的太仓市(县级市)。看见这个,我兴奋不己。正巧,我老家也在那附近。
一进浏河古镇,发现那里的房子竞全是新的黑瓦白墙房子,这哪里像古镇啊?一问才知道原来这里是新建的房子,再往里走,会见到那些老的、旧的古宅。我发现一间房子,大门是敞开的,我便走了进去。原来这里是展示各种中药的地方。有各种人参,龙骨和一些我叫都叫不出名字的草药。
再走进去一点,隐隐约约的看见了一个木质长廊。这条长廊也是新建的。不过,长廊上画着和写着一些有关于浏河古镇的名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健雄和郑和了。那上面介绍道吴健雄是中国的居里夫人,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也是美籍华人。它甚至还是中国科学院首批的外籍院士呢!说起郑和大家都会马上想起郑和七下西洋。没错,他就是在明永乐年间七下西洋的著名航海家。可郑和和浏河古镇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浏河古镇是在长江之尾,东海之头,这里还有六国码头的美称。而郑和就是从这里七下西洋的。
越往后走,房子就越老。走过了长廊,我发现房子都是掉了好几块油漆的老房子。那里至今还有人住。特别像北京那些热闹的小巷。穿过这条小巷,我便看见了老浮桥。小巷后面不仅有老浮桥还有各式各样的桥,小河流也是弯弯曲曲的。
老浮桥在清朝时原是一座铁索木桥,后来是一座普通的三孔石桥,再后来在老浮桥的中间,加了一个长长的亭子。至今,老浮桥还是浏河的象征,也还是当地老人的最爱,他们在那儿说笑,快活极了。
“诗画这烟雨的江南,品茗静谧中永留的春天”这是展馆中的结束语,同样也是我这次游行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