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种麦子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65

我的家乡在西北黄土高原山沟里的一个旱塬,我们这里的主要农作物就是冬小麦。过去还种玉米、油菜、大豆、高粱等农作物,现在人们嫌麻烦,基本上不种这些农作物了。我们这儿冬小麦的播种时间在九月份,我们这儿有一句农谚:“高山白露麦,川原秋分麦”,就是说山里白露一过就该种麦子了,川原秋分一过就该种麦子了。国庆中秋长假到了,我和爷爷、奶奶回到了家。爸爸妈妈已经将大块的土地用播种机种上了小麦,只剩下村庄近处的小块土地没有播种。因为小块土地面积只有半亩多一点,地的两头还种了蔬菜。拖拉机不好进地,进去了也不好调头,只能人工播种。但爸爸、妈妈不会撒种子,所以等爷爷回来再播种。

国庆节那天早晨,我和爸爸、爷爷来到了地里种麦。爸爸撒化肥,将磷肥、尿素、二胺倒进铁盆里。然后一只手将铁盆端起来,靠在腰间,另一只手抓起化肥抛洒。爸爸边走边撒,化肥就均匀地落到地里。爷爷负责撒种子,种子数量是先按土地面积称好的,这块土地面积有半亩多一点,除去种菜的面积,剩下大约有四分地。我们这儿每亩播种量为25斤,我们就称了10斤小麦种子。爷爷将小麦种子倒进一个小竹篮里,将小竹篮挎在左胳膊弯里,右手从竹篮里抓起种子抛撒。撒种子可是个技术活,要求撒得均匀。只见爷爷每向前走一步,就从竹篮里抓一把种子,抡起胳膊抛撒出去,种子就均匀的落在地里。抛撒的力度要掌握好,不能太大,大了就撒到人家地里了,小了又两边撒不到。脚下步伐与手里的动作要配合好,这样才能保证种子均匀。为了保证均匀,爷爷将种子分成两份,撒了两遍,每次只撒一半种子,这样第一遍没有撒到的地方,第二遍就可以补救。

种子和化肥撒好后,爸爸就开始用倒拉犁翻地,通过翻地就可以将小麦种子从地面翻入地下,因为这个犁要人边倒退边拉,所以取名为倒拉犁。我们这里的乡亲给这种犁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幸福犁”,因为以前没有这种犁的时候就需要用?头一下一下的翻地,费时费力,自从有了这种倒拉犁,提高了翻地的效率,所以乡亲们就亲切的叫它“幸福犁”。可是这幸福犁并不幸福,不一会儿爸爸的脸上就布满了汗水。我想替爸爸拉犁,好让爸爸休息一下。就再三央求爸爸,爸爸就让我试试。我抓过犁把向后拉,可就是拉不动,猛一使劲,犁头从地里冒出来了。我试了好几次都不行,只好让爸爸继续拉犁。

过了两个多小时,地终于犁完了,爸爸和爷爷将耱抬到地里,在耱的两端系上绳子,在耱的两端,放上两个装满土的盆子。爸爸和爷爷一人抓起一根绳子,吃力的拉着耱在地里行走。耱经过的地方土地变得平整光滑。耱地结束了,播种就算结束了。我目睹了种麦子的全过程,感觉播种还真不容易。然而播种只是麦子生产的一个环节,其他的环节还有犁地、整地、除草、防虫、收割、晾晒等,可见粮食的确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浪费饭菜。

雨水刚过,天气愈发暖和起来,我便带着沉睡了一个冬天的风筝上路了。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奔跑起来,随着风筝冉冉升起,我的思绪也飘向远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纸鸢就是风筝,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关于风筝的起源有着很多的说法,但是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了风筝,不过为木质。风筝长期以来用于军事目的,承担着侦查、通讯甚至求救的作用。梁武帝时期,侯景作乱,武帝被困于梁都。太子在太极殿外,乘西北风施放风筝向外求援,不幸被叛军发觉射落,最终都城被攻破。古时风筝曾系君王之生命、国家之安危,想起来真是令人惊讶。

唐宋时期,风筝渐渐从军事用途转变为娱乐工具,并且随着造纸术的发展,纸糊的风筝逐渐增多。“夜静弦声响碧空”说明唐代的风筝带弦,放飞后可以鸣发悦耳的声响。“竹马踉跄冲浪去,纸鸢跋扈挟风鸣”是陆游笔下纸鸢飘飞的动情描绘,尽显闲适童趣的文字印证了放纸鸢是宋代孩童的重要游戏项目。

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清明时节,郊外踏青放纸鸢已是一种普遍的风尚。

风筝有时也承载着某些遗憾,鲁迅的《风筝》讲述了一段凡常往事。少时发现弟弟偷偷制风筝,狠狠将其破坏,以为没出息的孩子做的,他践踏了风筝是为弟弟好。结果多年后竟意识到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自己当年是在伤害弟弟宝贵的童趣和童心。更可悲的是,这种践踏的悲哀随着被践踏者的遗忘,而代代延续着……

今天,在晴日郎朗的早春二月,放飞手中的风筝。广漠的天空,樱花如烟如云,空气微凉而清新,那些追风筝的孩子们欢叫着奔跑着……仰望风筝在空中飞舞,在奔跑和牵引中感受那份单纯的快乐,我亦如孩童一般。

风筝,它连接着千百种人的回忆,却更多的带给人春天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