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秋,爱她的瓜果飘香,爱她的五光十色。
秋的果园是盛大的,红彤彤的石榴挺着大肚子,左右摇晃,好像欢迎人们来摘它。黄澄澄的梨子,好似一个个葫芦,惹得行人驻足痴望。紫莹莹的葡萄又大又圆,颗颗饱满,好似晶莹剔透的紫水晶。轻轻闻一下,那淡淡的香气围绕在鼻尖,令人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吃掉。
秋天百花凋落,桂花树却昂然地挺立着。它不像梅花那样香气扑鼻,令人流连其中,但它的香气却让你刻骨铭心,那是一种淡淡的,却使人清新的气息。它的花不像梨花那样雪白、纯洁,是奇形怪状的,让人百看不厌,有的像小扇子,有的像包子,有的像小鸟的翅膀……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黄的麦穗一见到农民伯伯就低下了它的头,为农民伯伯请安,希望快点为人类多做一点贡献。火红的高粱见麦穗这样乐此不疲地付出,羞愧地红了脸。
人们爱秋,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秋高气爽。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的生活中,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书能使我们感到快乐,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和爸爸、妈妈在家里举行的一次朗读比赛。
那天,我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些有趣的小环节和题目,并邀请爸爸、妈妈来参加。我请妈妈当“裁判”,我和爸爸当“选手”。妈妈为我们选定了题目——小学四年级下册学过的《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听到这个,我心中不禁暗暗自喜起来:《桂林山水》?这不是学过的课文吗?我顿时充满了信心。
首先由爸爸“选手”登场。他用他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读了起来,读得声音洪亮。突然,他突发奇想,用自己的家乡话读起了课文。本来非常优美的一篇课文被他读得妙趣横生,惹得我和妈妈笑得前俯后仰。
轮到我朗读课文了。我突然紧张起来,小心翼翼地拿起课本,小声地读了起来。开始,我的声音里夹杂着几分紧张,读得一点都没有感情。但后来,我就胆子大起来,开始放声朗读。我读得又响亮又充满感情。时而缓,时而急。时而轻快,时而低沉。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了像无瑕的翡翠一般平静的漓江,还有那形态各异,秀丽的山峰。我读到了忘我的境界,想象着作者的心情和感受,如同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一篇课文被我读完了,而我还意犹未尽,无法自拔。
最终还是我获得了胜利。这次经历让我知道了读书要去体会作者的感受,去想象作者是如何描绘景象的,这样就如同身临其境,才能把书读透,把书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