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诗人北北写过的一段很短小的随感,内容是:“我曾在办公室桌上看到一群蚂蚁,它们蚁头攒动地簇拥在一片小小的指甲上,啧啧吮吸,兴奋得无以名状。这是一片拨过龙眼或巧克力后才被剪掉的指甲吧,上面还残留着一丝微不足道的甜味,谁会对它生出兴趣呢?老鼠不屑,猫不屑,但在蚂蚁的日子里却溅起汪洋般无边无际的快乐。”
一片小小的指甲,朴实无华。却能给一群小小的蚂蚁带来惊涛骇浪般的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仍记得,我小时候喜欢随爷爷去钓鱼,只要天气放晴,爷爷就会骑着他的老式单车带我去钓鱼,爷爷骑车,我则背着钓鱼的工具坐在单车的后椅上。也许是我太重,也许是单车上了年纪,骑起来总是发出“吱吱吱”的声响,我并不觉得这种声音刺耳,反倒觉得这声音为一路上的宁静增添了独特的乐音。
钓鱼的鱼塘不是很远,骑车十多分钟能到,到了目的地,我帮爷爷弄好鱼竿,便开始耐心的等待。期间,有鱼上钩,只是些小鲫鱼却不见大鱼,虽只是看爷爷钓鱼,但我的内心也不免因为没看到大鱼上钩而失落,耐心也随时光慢慢消磨着……
突然,只见那浮标猛的往下一沉,我心也随之一紧,看爷爷的神情,便知道是条大鱼,鱼线被绷直,人鱼之战就此拉开帷幕,我在一旁歇斯底里的为爷爷呐喊加油,爷爷则紧皱着眉头,吃力的抓着鱼竿,鱼竿被压弯,成了一个大大的“U”型,双方实力不相上下,但是大鱼并不甘心性命终结于此,只听“嘣”的一声,鱼线断了,我瘫坐在地上,如同那耷拉着的断鱼线般无精打采,身为当事人的爷爷这时却舒展眉头,满脸笑意,我好奇的问道:“爷爷您不觉得遗憾和失望吗?”爷爷听到后笑意更浓了,摸了摸我的头说:“你看,就算没了大鱼,我们也收获了这些小鲫鱼不是吗?今晚可以叫你奶奶拿鲫鱼煮汤喝,你奶奶煮的鱼汤那叫一个美味呀!”听完这段话我恍然大悟。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不是也会经常出现因为失去一条大鱼而哀叹,却忘记了还收获了一些小鱼呢?我们渴望明亮的月光,却又忽略了星星的点缀;我们渴望饱满的果实,却又忽略了树才是它的根源;我们应该去了解到底得到了什么,而不是一味的追究到底失去了什么。
我也突然明白了,诗人北北的随感中的甜指甲,之所以能为一群蚂蚁带来惊涛骇浪般的快乐,是因为它们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如果我们也同它们一样,那么我们也很容易感到满足,感到快乐。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我上完补习班后,急忙跑回家,打开空调,一股凉意顿时让我清醒了许多,室内的凉爽与室外的炎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来到窗旁,透过窗户,无意间望到了那位熟悉的身影。他就是我们小区唯一的一位修鞋匠。他身材矮小,手似一根马杆,显得那么的瘦骨嶙峋。从我记事起,他就已经在这儿摆摊修鞋了,我们家被他修过的鞋子,估计不计其数,不论是妈妈的高跟鞋,爸爸的运动鞋,还是我的帆布鞋,只要一有问题,都要找他去修理。
这时,一位年轻人从容地走了过来,一屁股坐在板凳上,脱下一只油光发亮的皮鞋,指指点点后,递给了那位鞋匠。只见鞋匠拿起一支锉刀,把鞋跟凹凸的皮磨平,然后又拿出了削皮刀从一堆崭新的鞋跟中挑选了一块大小适宜的鞋跟,细致地涂上瞬间粘合剂,粘在了皮鞋的鞋后跟。看样子是怕粘不牢,于是又拿了几颗钉子,一双粗糙的,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血管的手,用力地敲了进去。年轻人接过皮鞋,满意地穿上,转头就走了。
年轻人走后已经临近中午,太阳比之前更加火辣,行人纷纷回家避暑去了,街上只留下老鞋匠一人等待着光顾他的客人,陪伴着他的只有被他收留,吐着舌头散热的几只流浪狗。夏日的骄阳,滚烫地像蒸笼似的,蒸的他的手臂和脸红通通的。地面隐约可以看见一丝丝的热浪冒起,他的身影变得朦朦胧胧。
这时,两个城管开着摩托车停在修鞋摊的一旁,下了车对着老鞋匠说:“老人家,你在这修鞋不仅没有经营许可证,还会影响市容市貌,你还是把这摊收了吧。”老鞋匠情绪非常激动,带着哭腔似的颤抖的声音说:“那怎么行?我一个外地人,无依无靠,就靠修鞋来维持生计。如果把摊收了,那叫我怎么活啊?”城管说的也有道理,可是老鞋匠执意不肯收摊,于是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
邻居听到了他们的吵闹声,于是纷纷来到修鞋摊旁,为老鞋匠求情。隔壁老王最先为老鞋匠求情:“城管同志,你别让老人家收摊吧,要是他真收了,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是啊,是啊!”邻居秋大爷说。“这么大年纪,这么热的天,还出来修鞋,赚几个钱不容易啊,你还是别让他收摊了吧。”街坊邻里你一句我一句,都在为老鞋匠求情。城管听了市民们的话,又看了看老人那深陷的眼睛,布满皱纹一副饱经沧桑的脸,心一下子软了,只让老鞋匠把摊子往里挪点就好了,于是开着摩托车走了。
老人坐在那个角落,竟带来了一片阴凉,那就是关爱所创造的,要是人人都能关爱他人,那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