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二十年后的我已经32岁了。我现在是一名闻名中外的老师了,因为平常忙着辅导学生,所以一直没能回家,期盼回家已久的我,今天终于能回家了。
刚才从飞机场出来,看到的景象已经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了,新鲜的空气,美丽的环境,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让我感到十分惊奇。
我刚说完一辆十分漂亮的汽车。从天上飞了下来,我走上去,车内的语音系统就开始“说话”了。“你好,刘子豪老师,请问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嗯……就到我家去吧!”“收到,好的!”
汽车正在234号便检道路上行驶。我从车窗外可以看到有许多的机器人。我便向车的语言系统问道:“道路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机器人呀?”“这些是小型的扫地机器人,那些是会种花种树的蝴蝶形机器昆虫。他们都是保护环境的。”听完后,我不仅想到:哇,二十年没见道路上的变化这么大呀!走着走着,我们竟遇到了交通堵塞,“开启飞行模式!”说完,我们便“哗”一下地飞向天空,成功地躲过了交通堵塞。
飞了不久,我们便来到了我家的小院。“这里绿树成荫,用来避暑再合适不过了,哇!还有蔬菜、水果、小花!”我激动地喊着,妈妈从屋里走了出来,对我说:“回来了呀!快,回屋坐一坐吧!”
在家吃了饭,我来到了我的小学,进了学校的大门,看见我的好朋友李宗泰,“这不是大老师刘子豪嘛!”“李宗泰,你成了科学家了!”我们俩激动地抱在一起,这时宋老师走过来了,“宋老师,您怎么越活越年轻了?”“哈哈,还不是用了李宗泰的‘年轻20岁’呀!”我们和其他同学聚了会,很开心。
哎呀,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离别的时候了。二十年没见,就有这么多的变化,不知道下一次又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人生如书,书记载着我的成长。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外婆送给我一本《西游记》,那本书崭新崭新的,封面光滑发亮,正如当年的外婆,神采奕奕。
我拿到那本书的时候,不知道有多高兴。晚上,我颇有兴致地翻看那本书,一页一页地看,直到看完。在我的眼里,这本记录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的书,语言生动,情节有趣。但很快我的注意力就被其他书吸引,于是外婆把它放在进了家里的书橱中。
过了几年,我上了中学,有一天老师要求我们精读《西游记》这本书。我翻看家里的书橱,找到《西游记》,再次坐在书桌上看了起来。这次,我好像被魔力吸引了一样,对这本书有了不同的看法。当我每读到孙悟空与唐僧的对话时,除了觉得有趣外,读出的更多是他们之间的一种互相依赖与忠心;当我读到猪八戒时,也渐渐地由之前感到好笑,转变成了一种既佩服又讨厌的情感。我慢慢地认为这不仅是一本好玩生动、惊心动魄的书了,更是一本讲述忠心相随,陪伴与不离不弃的书。
过了一个星期,我终于精读完了这本书,而当我正要把这本书给外婆,让她帮我放好时,我惊讶地发现,外婆已然不是从前那个神采奕奕,笑靥如花的外婆,几丝白发已经冒出,身子也消瘦起来。我陷入沉思:这几年,外婆为我做得太多了,一直陪伴着我,照顾我,关心我……就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对待唐僧那样,不离不弃。
我像捧着宝贝一样,把这本《西游记》放入那书橱中,就像珍藏的宝贝一样把它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两年后,也就是我十三岁那年,我奶奶得癌症晚期。为了减轻奶奶治疗的痛苦,外婆和我一起想了个办法,就是每天给奶奶念一段《西游记》,直到奶奶临走的那天。那天清晨,奶奶躺在病床上,慈祥地看着窗外的大树,迎着朝阳,眼角微微眯着,笑着听我读完了这本书,笑着闭了眼睛……在那之后,我又重读了那本书,这次是和外婆一起看,她已经白发苍苍了,手脚也都不利索了,我抱着她,一边看,一边想:《西游记》写的也许是作者的一份情感经历,也是作者的成长记忆。
后来,我有空的时候就和外婆一起看这本书。伴随年龄的增长,我渐渐从书中品味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最后,书皮被翻黄了,外婆也渐渐老了。只有我,继续长大。
人生如书,书让我成长,让我回味,让我审美发生改变,同时,也让我发现身边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