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最羡慕谁?哦,一定是本领非凡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吧?我也羡慕孙悟空,羡慕他会七十二变。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要变成一只小鸟。我飞呀,飞呀,飞到祖国的宝岛——台湾。深夜,我飞倦了,落在一个窗台上,屋里有一位垂危的老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天上的圆月,叹了口气说:“唉,落叶归根。我生在大陆,难道就不能死在大陆吗?我思念大陆的同胞,可何时才能团聚呢?”他的声音颤抖着,话语里充满感情。我被感动了,立刻说了声“变”。我变成了一座七彩桥从天而降,一头连着台湾,一头连着大陆,我要帮老人实现愿望。我还要变成许多许多座彩桥,横跨三大洋,连接五大洲,我愿意成为世界人民的友谊使者。
同学们,假如我会七十二变,我要把中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我要把世界变成和平美好的大家庭,我要把宇宙变成瑰丽多彩的全人类乐园。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想法呢?欢迎你来告诉我。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产物,其中最有名的,想必就是诗词了吧。我的父亲酷爱诗词,孩提时代我便听他朗读古诗而入眠,由此说来,我也算是在诗词的熏陶中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更加喜欢读唐诗宋词,就这样诗词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进了我的生活。
在品味诗词的韵味时,有多少次想重回大唐领略那鼎盛的风采,可终究只能在梦中见到那份虚幻。不过好在我们还能从唐诗中找到穿越时空的大门,去领略盛唐的风采。
提到唐诗,第一时间脑海中必然会出现“李白”这个名字,小时候《唐诗三百首》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朗朗上口的诗句启蒙已经让我们对“李白”印象深刻。犹记得,那时,父亲抱我在床上,我突然发现透过窗户与窗帘的层层遮掩,清白的月光斜射在床边。于是我问父亲:“月亮是什么样子呀?”父亲随口便吟出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我笑道:“原来月亮是个白玉盘啊,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不是也是李白问他的爸爸月光是什么,才写出的诗呀?”父亲听完只是笑笑并未作答。后来我才知道,我是触景生“疑”,而李白则是触景生“情”。但直到现在我依然不能够体会到李白当时的心情,或许只有在外的游子才能体会得到吧。但毫无疑问,李白是洒脱的,不然又何来诗仙“一声狂笑,半个盛唐”之说呢。
另外我们都知道古今的诗人大多爱咏梅。恰巧我也爱梅,即爱梅的外表,也爱梅的精神。以往,我对梅的认识只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和“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香如故。”这样的描述,但近日读了毛爷爷所写的《卜算子·咏梅》,又让我对梅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不再只有伤感,还多了一股前进、向上的力量和风骨。
岁月漫漫,我一如既往地生活在诗词之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些古风古韵又大气磅礴的诗句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又陶冶着我的情操和人文素养,使我懂得了更多的人生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