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回忆奶奶作文

admin 小学作文 2023-09-21 146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下午5点左右,从镇海门大桥向西走。

人行道不宽,巧妙地利用了桥两边的高处。前面是两位老奶奶。老人可能是闲来无事,出来溜达溜达,一步一晃,慢吞吞地往前。反正不急,就跟在两位老奶奶身后缓缓前行。将近黄昏,西边的天空中,秋日的太阳发出柔和的光,有些黄又有点红。夕阳下,老人漫步,画面有一种说不出的协调感。

其中一位,花白短发,身形较胖,背稍稍有点驼。我离老人有点近,她身上隐隐有一股檀香飘来。

这老人,这味道,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然而,奶奶不信佛,也没有点过檀香,至多逢年过节点一小盘卫生香。为什么会触景生情呢?可能是我太久没有怀念奶奶的缘故吧。

奶奶生了四个儿子。上个世纪八几年,就分了家。爷爷逝世后,每月都有遗属补助,奶奶明智地选择一个人过日子。也许因为我是长孙,奶奶对我比较疼爱。话说回来,她老人家对每个孙辈差不多都是同样的态度。

奶奶爱吃豆腐,最拿手的一样食物是煎“熟扁食”。大概她喜欢这样的吃法,所以经常中午多煮些扁食,晚上把吃剩的下锅煎。煎好的扁食,色泽金黄,挺而不硬,脆而不焦。我妈对这样的厨艺羡慕不已,偶尔试煎一番,却从未成功过。

人到中年,关于奶奶的往事记得的已然不多。

我还是孩童时,某日,父母吵架,波及两家。当年分家后,父亲相当于入赘我外公家。那天晚上,两家人站在村庄最开阔的坝场口,吵得不可开交。不足十岁的我,吓得直掉眼泪。是奶奶,把我揽在怀里,护着我:“走,佤(方言音)家去!”她口中的这个“家”,就是她一个人独住的屋子。三十多年过去,每每忆及,音犹在耳。

或许是因为家教过严,我从小比较内向。父母遇到一些他们抹不开面子的事,偏偏喜欢指派我找左邻右舍借东借西。童年时,这样的任务常常让我苦不堪言。一天晚饭的小菜没有着落,母亲派我向一户人家要辣椒。在年幼的我看来,这个“要”,比要饭的乞丐好不到哪里去。心中万般不情愿,但母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执行命令。这户人家就在我奶奶家西边,需要经过奶奶家门口。要面子思想太重,怎么好意思开口?快走到人家门口,我又逃也似的往回溜;又不敢真的回家,要不到辣椒,妈妈岂不要打死我?在小路上反反复复走了好几个来回,始终下不了决心。奶奶看到我,忙问我有什么事。我告知实情。说来也巧,那天她刚刚把菜地里的辣椒全拔了,还没摘下来。她说:“你不敢去,就不去好了,正好把我家的辣椒摘回去。”那一回,奶奶可算是帮我解了大围。

回想奶奶,年轻时含辛茹苦,把四个儿子拉扯大;晚年未至,就失去丈夫;生命的最后一年,饱受病魔折磨。她是一个乡下女子,目不识丁,坚强而偏执,对我这个大孙子从无恶意。她在世的时候,我没有好好地尽过孝心,真是惭愧!

奶奶过世已十多年,最初几年我没有梦见过她,不知道是不是上天想弥补我的遗憾,后来有几次她出现在我的梦中,样子还是那么慈祥……

奶奶,你在天堂还好吗?

【篇一:初三,和你一起走过作文】

在初三的小院中,有一面墙上全是爬山虎,它的春夏秋冬,它的兴盛凋零,在他人看来,也许是自然现象,在我眼中,那是我成长的见证。

第一天走进初三小院,秋风已起,在暑气减退的温暖中有一丝凉意。爬山虎的叶子深绿,每个班级都会在爬山虎下面留影:着着翠绿的爬山虎,蓝白相间的校服,清一色的短发,灿烂的笑脸,这一刻,我有种慕名的感动。“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实验班的呐喊把我唤醒,从今天起,我就走上奋斗的战场了。站在爬山虎下,夕阳照过来,我举起双手,形成一个大大的“V”形,我留下了爬山虎前我的第一张照片。

初三的第一次期末大考就要来临了,这半年我跌跌撞撞,曾经名列前茅,也曾经被学霸们挤下红校,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拿出那张在爬山虎前拍的照片,看着自己胜利的造型,就又投入题海之中了。有时,我会抬起头,看看只剩下枯枝的爬山虎,它依然没有倒下,几片干枯的叶子女,静静地挂在枝头,仿佛在对我说“不要气馁,不要骄傲,我在陪着你。”雪天,爬山虎上积了雪,那造型让我在寒冷中感到一丝独享的喜悦。大考果然波澜不惊,没有绽放,也没有凋谢,妈妈说:“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春天在匆忙中就过去了,爬山虎悄然长大了。在百日誓师那天,在爬山虎前,我又留下了一张照片,这次没有“V字”手势,我知道,胜利不是喊来的,它是循序渐进,全力以赴拼搏得来的。照片中的自己,褪去了激动,留下了思考,这也许就是成长吧。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那绿色的爬山虎在初三的小院中正静静休息,等待下一批小主人的到来。初三,我和爬山虎一起走过,看似“荒诞不经”,却很有收获。

【篇二:初三,和你一起走过作文】

此刻,我坐在中考决战的战场——考场上,看着作文题目,忽然想起那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东坡先生,初三的岁月,他似乎时时在我身旁。

“承天寺”夜游

走在灯火闪烁的夜色中,看看身旁曾渐稀少的“欣然起行者”,我不禁感慨,刚上初三,生活的节奏就明显加快了:我还来不及答完题,就有同学交卷了;我还没计算出结果,就听到老师的提醒;我们还没熟悉每一位同窗,就唱起了分别的歌;我们甚至还没准备好把握当下,就已经被时光之手推动着,走向更远的未来……苏荔笔下的那种“但少闲人”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的落寞,我切实感受到了。

忙碌中,我会想:我的“承天寺”在路上。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秋之夜,厚厚的试卷已经夺走了我与家人相聚的机会,错失机会的还有陪伴我的妈妈。初三以来,每当我昏昏欲睡时,妈妈就会送上一杯热咖啡,摆上一盘干果。此时的我正在披荆斩棘,不能与定有相聚,就像苏轼说的“此事古难全”。但中考,我势在必得,只愿奋斗之时,家人能想起,我也在望着婵娟,心中默念长久……

奋斗中,我感受到了“千里共婵娟”的深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

到了冲刺阶段,与其说我是一名考生,不如说我是一位猎人,在中考的世界里纵马驰骋。老师赠予我的知识,如同狩猎法器,上战场的我,已经可以“左牵黄,左擎苍”了;朋友对我的呵护,是我头顶的“锦帽”;家人对我的关怀与期望,是我身披的“貂裘”。待到中考之日,请大家“看孙郎”“射天狼”。

决战中,我体验到了“会挽雕弓如满月”的豪情。

感谢你,苏轼,在我初三的日子,和我一起走过。

【篇三:初三,和你一起走过作文】

从小到大,学习上的事,无论大小,都是妈妈全方位无死角地“关照”我,上了初三,我本来已经够累了,可是她天天给我加课外题,某一天我的忍耐力绷到了极点,终于和妈妈决裂了。

于是,“混合双打”的另一方——爸爸“粉墨登场”了。我知道他们的伎俩,轮番上阵,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我同学的家里都这样。只是我爸爸一向“懦弱”,白脸就由妈妈代劳了。

我刚刚改完错题,爸爸就拿去检查,他到另一间屋子跟妈妈“密谋”,或者说,听妈妈“朱批谕旨”,我心中冷笑,妈妈真是老太生,垂帘听政。

“老师说,怎么改错?”爸爸问。我说:“改错改错,错的改对了就行了。”“改错的格式呢?”爸爸问。“写上试题,贴上正确答案。”我敷衍道。“不对,这样改怎么知道错在哪里了呢?必须把错误的过程也写上,还要写上错误的原因,这样的改错才有效。”爸爸渐入佳境,果然厉害。我不想缴械投降,就抓过改错本,说:“你签不签字?我还有其他作业,今天写不完,明天叫家长。”我挣扎着。

爸爸看了看妈妈所在的房间,眼神暗示我一下,说:“你赶快改好,改不改,我不签字。”我心领神会,马上应道:“这就改。”事实上最后我并没有改。

于是,在爸爸的保护下,没有了妈妈的督查,我的成绩“飞流直下”。对此,我感到十分焦虑,却又无法占用自己的懒惰。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那一天在数学老师办公室门口,听着爸爸温和地跟数学老师讲我的情况,我家的情况……

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安安静静地回家了。路上,我感觉到爸爸一直跟着我……后来,我发现数学老师对我多了许多耐心,爸爸也经常“陪着”我放学,也许他知道我发现了,也许他不知道。总之最后,模拟考试,我成了“黑马”。

谢谢你,爸爸!初三,和你一起走过,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