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写给2035年的自己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84

歆洋:

你好!我是2017年的你,现在的我们已经29岁了,是一名颇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曾记得,儿时许下的愿望:成为一名作品流芳的大作家,而今这个愿望实现了。有梦就有希望,我为自己而骄傲。

回想18年来的不懈努力,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坚持练笔,亲近生活。如今,在这片文字的平原上,才能挥洒驰骋。11岁时开的个人公众号“洋洋咩咩”现已突破上亿点击,影响了一代同龄人的成长。为此,我很自豪。

我感谢带我播下梦想,引我不断追梦的妈妈,是她引领我走进文学的殿堂。我的新作《羊角辫和马尾辫》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这本书的创作来源于童年时和妈妈一起学习的光景。里面收录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孩童时的天真,有叛逆时的顶撞,有心灵释放的感动,还有“歆洋讲堂”的古诗、习作、阅读等视频。这本书凝聚了我的努力和妈妈的全部心血。至今,印刷量已达到三千多次,成为千千成成家庭改善亲子关系的最好读本,是一本最受欢迎的亲子励志宝典。

今天,“6月5日”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我的生日,也是妈妈的受难日。选择在今天在人民大会堂演讲,是对妈妈多年培育的感恩和回报。现场很多读者热泪盈眶,来自大山深处的一位小妹妹还给我带来了她战胜病魔的来信。我的眼眶也泛红了,感谢小读者因我的童年故事,而得到鼓舞,重燃了生命的希望之火。我想,这就是我写作最大的动力和价值。我为此,感到非常幸福。

因为从小热爱诗词,如今的我还担任了“中国诗词”国际传播大使。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千古流传的佳句传播到了非洲、美洲、大洋洲,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每一所学校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手捧这沉甸甸的奖杯,我流泪了。传承中华文明,发扬文化精髓,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孩子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我为自己的未来而骄傲!

期待与你相见的那一天!

11岁时的歆洋

2017年11月10日

八月的骄阳似火,但也无法阻挡游人的热情。这座跨越明清两朝的历史古都,与“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江南情怀是不同的,它的威严、神秘,和它悠久的历史无一不令人向往。

故宫博物馆

故宫,也称紫禁城,但我更喜欢“紫禁城”这个名字,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称“紫禁城”。

站在午门前,我仰视着这座威严气派的大门,不禁心生敬畏,这座大门有三座门洞,中间最大的那座在以往,只有皇帝才可使用,而如今,物是人非,游客们也可以从这座门洞中随意出入。

前面的三宝殿,气派非凡,但我最喜欢的并不是这里。往后走,东西六宫便没了三宝殿般的威严,这里是后宫嫔妃们居住的地方,千姿百态的假山,各式各样的阁楼,不亚于苏州园林。夏日里,御花园的各种奇花异草已开遍满园,无处不是赏心悦目的绿,衬着万春亭和千秋亭两座精致的小亭,也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但走着走着,我总觉得缺了些什么,放眼望去,宫墙外还是宫墙,仿佛所有的一切都会淹没在这望也望不到边的宫墙内,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都被因道道朱红宫墙,而淡化、消失,随之带来的,却是仇恨,和对权利与金钱的热切渴望。

最后走出神武门外,隔河回望,东西两座角楼,宛如两位美丽少女正在梳妆打扮,她们的影子投在清澈的河面上,一阵清风吹来,吹乱了她们乌黑的发丝,河面上的影子也模糊了……

别了,神武门。别了,故宫。

烟袋斜街

傍晚的火烧云衬着紫禁城朱红的城墙无疑是北京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漫步于什刹海地区无疑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在这里,你能看见这座古城的繁华。

相传,烟袋斜街原来叫鼓楼斜街,因清末时,这里开起了一家家烟袋铺,便改名叫烟道斜街。

后海波寒柳雾凉,一根烟袋点残阳。

银桥可载西山重,老店犹飞爆肚香。

梦落鼻壶闻烂醉,魂游瓦巷转悠扬。

斜街更比烟竿短,几步明清岁月长。

这是一位诗人游玩后写的诗,写得贴切而又真实。

傍晚时分,漫步于此地,听上一支小曲儿,吃上一串烤肉季的羊肉串,无处不带着那么点儿京味儿。街上的鼻烟壶可谓是一绝,扁扁的鼻烟壶,呈半透明色,上面的水墨画千姿百态,拿了只鼻烟壶仔细观赏,画中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草木的一笔一划清晰明了,鸟儿展翅高飞、栩栩如生,堪称一幅绝妙画作。此外,街上的特色小店中还出售穿着各类民族服饰的兔儿爷,丝锦扇子,各种首饰等。

与紫禁城不同,在这里,你可以看见真正的老北京生活,静静品味这座城悠久的历史底蕴。

鼓楼

走出烟袋斜街,漫无目的地闲逛,走着走着,一座高大威严的古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北京的鼓楼。

我到达鼓楼时,已是傍晚时分,行程中也并未考虑游览这个景点,但我依旧想去看一看。急匆匆地登上鼓楼,时间已过四点半,鼓楼也临近关门时间。鼓楼的台阶十分陡峭,抬头望去,如同一条通天梯一般,令人不禁心生畏惧。登上鼓楼,俯视一切,万物尽收眼底,整个北京城上仿佛披上了一条用金色的余晖编织成的锦缎,街道上汽车的鸣叫声不绝于耳,但又有几人愿意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看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鼓楼?傍晚四点三刻,鼓楼一天中最后一次击鼓表演终于开始。随着中间的大鼓的两声响亮的鼓声,所有的鼓手们开始有循序性地击鼓,时而敲击鼓的两侧,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时而敲击鼓面,发出沉稳而又铿锵有力的声音,赛过夏日里隆隆的雷声。历史的时起时伏都隐没与此,时间的兴衰也藏身于此……

从远处回望鼓楼,他恍如一位历经百年沧桑的老人,他注视着整个北京城,他将永远伴随着北京城,他是北京城悠久历史的见证人。

后记

忘不了故宫,忘不了鼓楼,更忘不了夕阳下的北京城!

我真正被北京悠久的历史所感动,这是真正心灵的升华。这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敬畏而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