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豆瓣,豆茎,根须。豆芽特别像是孙大圣的如意金箍棒,所以人们称它为如意菜。
豆瓣的颜色是不相同的,有些是黄色的,老师说:“黄色的豆芽很新鲜。”有些是绿色的,老师又说:“绿色的已经放了好几天了,一点也不新鲜。”
豆瓣的形壮是椭圆形的,有两片豆瓣,就像两把小的扇子,像两个卤扁了的鸡蛋,也像两个小花瓣,紧紧地搂在一起,十分含蓄,还像一个使了魔法而变小了的小小芒果,十分热人喜爱。
豆瓣小小的,和我的门牙差不多大,或者和我的末指的手指甲一样大,真好玩。
老师给了我们每人发了一根黄色的豆芽,叫我们用手摸一摸,它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柔软的,正是坚硬的。我一摸,上面十分凉快,有一点点的粘手,我想一定是它的粘液。它的表面是光滑的,是软的,和豆腐比,显得十分硬,若和石头比,就十分的软。总之,我觉得它不硬也不软。
我看了看它,无意中发了嫩芽,夹在两片豆瓣中间,好像是十分胆小的宝宝。从它黄色的芽芽看,它还是遗传了它妈妈和爸爸的基因。
豆茎的颜色是各不相同,有绿色的,有白色的,也有奶黄色的。
有些豆茎是较直的,像一个蜡烛,又像一个鱼竿,还像一个吸管,可有的是弯的,有的像一个钓鱼的钩子,还像一只猴子的小尾巴。可好玩了,可有一个小朋友对老师说:“倒一下,就可以变成一把手枪,可老师倒了7下都不像手枪,老师又说:“你耍我呀!”
我用手用力一掐豆茎,发出了咔嚓的一声,我的手上不禁被一滴一滴水汁沾湿了,用我机灵的小鼻子闻了闻,就像在菜场里闻到的豆芽味道。
豆茎的长大约是6-8厘米,因为我没带尺,只好用手稍稍测一下,估计这豆芽的全长有12厘米。这个小豆芽是一个不短的小家伙。
它的根须是长长的,我又量量有2-3米,像一截方便面,或像爷爷的短胡子。
豆芽的营养十分高,但是我平时不喜欢吃。但是今后尽量要多吃!
刚刚上课的时候,张老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被绑了起来的手巾包,让我们猜一猜,她那个手巾包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本次游戏的规则是:只能问这个东西的特点,不能问它的名称。
张老师先请了一个健壮的男生,便叫他“大脑袋”。为什么叫他“大脑袋”呢?因为他留着小平头,脑袋特别大;张老师又请了一个活泼的男生,叫他“长智慧的小白脸”。为什么叫他“长智慧的小白脸”呢?因为他的脸很白,脸上还长了几颗痣。
“长智慧的小白脸”贼溜溜地看着张老师的手巾包,好像看见了里面包的东西。他问:“这个东西是什么颜色的?”张老师眉头紧皱,想了又想,好像不愿意告诉我们。突然,她一拍桌子,连桌子上的粉笔也被她拍在了地上。我差一点被张老师这一个动作吓死。她说:“这个东西是灰白相间的。”(有这么夸张吗?但读来觉得有趣呢。)
“大脑袋”耸了耸肩膀,犹豫着问:“它是什么形状呀?”张老师抓耳挠腮,把头向天花板上一抬,眨巴眨巴眼,说:“它是长方形的。”
接着,同学们开始问了。有的问:“它能干什么用?”有的问:“它有多大?”有的问:“这个东西是不是学习用品?”
张老师回答:“它有半个大拇指那么大,它不能吃,它是一个学习用品。”
手巾包里到底什么东西呢?
张老师先把包住手巾包的线解开,再把手巾包一层一层地打开了手巾包。可看见手巾包里的却是一团废纸。我想:张老师是不是在耍我们呀?不对呀,要是张老师在戏弄我的话,废纸就不可能是学习用品。里面一定还有东西。张老师把废纸打开,里面竟然还有一张餐巾纸。我想:张老师太保险了吧!(这段心理活动写得很好!)
张老师请了一个“乖乖女”上来打开这张餐巾纸里的秘密。因为答案就要揭晓了,所以“乖乖女”很激动。她非常开心,小心翼翼地打开了。
我看到了一个黄色的橡皮,我很高兴,因为我猜对了。
张老师把橡皮捧着,让我们看见。张老师还说:“答对的人给自己一个大拇指奖励,再对自己说一声:我真棒!”
猜谜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