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
她的名字叫思离,父母早逝,因此她觉得她的生命毫无意义。
有一天,她去找院长谈话,她含着泪眼泪:“我的父母早已离去,我最珍贵的人已经不在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死去算了!”院长微微笑着,也不说一句话,这让她感到无助,让她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第二天,院长找了一块石头,交到思离的手上,说道:“你试一下把这块石头拿到珍珠市场上卖,无论多少钱都不能卖出去。”思离感到很奇怪:一块石头而已,有什么好卖的?
可是,令她惊讶的是,竟然有人用30元来买这块石头呢!她高兴地告诉院长这件事,院长告诉思离:“你试试把石头拿到钻石市场上去卖,一样不要卖出去,无论多少钱也不能卖。”没想到,有人开出的价格,是珍珠市场上价值的十倍!这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最后,她把这块石头拿到黄金市场去买,结果是有人开出的价格,是钻石市场上价格的十倍!
思离匆匆地捧着石头告诉院长,并问院长为什么会这样?院长说: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会有意义、有价值。
思离十分感激院长,从此,她只看她拥有的,安定地生活着,是孤儿院院长让她找回生命的价值。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每当看到这千古名句时,便想到了我们兴化的名人——郑板桥。为了更好地了解郑板桥先生,星期日的上午,小作家培训班举办了参观郑板桥故居的活动。
郑板桥故居位于兴化城东,听老师说,这里原来是茅草屋,后改建成砖木结构。来到故居门前,只见门额上方苍劲有力的五个大字“郑板桥故居”。跨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丛翠绿的竹子,隐隐约约还可看到一个“福”字。走过一段幽静的小道,便来到了庭院。庭院北面是堂屋,走进堂屋,只见中堂上挂着一幅画,上面画着荷花和螃蟹,意为“和谐”。在正厅的东西两边是板桥先生的卧室和他奶娘的卧室,里面都简单地摆放着祖传钱柜床、站柜、洗脸架等生活设施。走出堂屋往东走,便来到了板桥先生创作学习的小书斋。墙上方挂着“难得糊涂”的字画,体现出了板桥先生为人处事的大智慧。书斋正中有一张书桌,上面摆放着一些书法作品及书籍。我仿佛看到了板桥先生正坐在书桌前,一边观察着窗户上摇曳的竹影,一边提笔挥墨画竹子呢!书斋的对面是小厨房,厨房的墙壁上有一副对联“瓦壶天水菊花茶,白菜青盐��子饭”,体现出了板桥先生安于清贫的从容与淡然。堂屋的对面是下屋,门上方“聊避风雨”的砖刻,尤其得引人注意,听说它是板桥先生亲手所写呢。走进里面,有着排列整齐的长桌长凳,表明这儿曾经是私塾。此时,我的耳边似乎响起了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出了厨房往西走,打开一扇门,便来到了后花园。这里环境清幽,景色优美。有造型奇特的假山,有郁郁葱葱的竹丛,还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塘……最让人赞叹不已的还是环绕在后花园边缘的碑廊,碑廊上刻着当代名家评论板桥先生以及书写板桥诗词的书法作品。让我们在惊叹文字魅力的同时,对板桥先生更加地敬仰与崇拜。
郑板桥傲岸不屈的品质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并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