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小草穿上了绿衣,花儿竞相开放。这正是春游的好时节,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到过村桃花林度过了最快乐的一天。
“春游啦!去看桃花啦!”我们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过村桃园的春游之旅。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心里兴奋极了!大家顾不上欣赏路旁碧绿的小草和五颜六色的野花,十几里的路程,感觉一小会的功夫,就来到了目的地。
大片的桃园就展现在眼前,扑面而来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桃园里的桃树一行一行排列的整整齐齐,每一棵树都被精心的修剪成了蘑菇型,仿佛在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千姿百态的花儿早已开的是争奇斗艳:有的含苞待放,带着几份娇羞;有的迎风怒放,吐露出芬芳的花蕊;有的成团成簇;还有的一枝独秀……但无论什么姿态,都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娇艳!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林连在一起,我们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微风拂过,一阵阵花香飘来,沁人心脾。
进入桃园,老师允许我们自由活动。大家迫不及待的放下背包,就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在桃林里尽情的玩耍起来。有的同学凑在一起聊天,有的在吃着零食,有的在观赏桃林的美景,还有的正在摆出各种姿势在拍照。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坐在松软的土地上,摆个漂亮的造型,“三、二、一、茄子!”桃花林里这美好的瞬间被永远定格住了。
在桃园的旁边,有一片油菜花也开了,金黄金黄的,灿烂的炫目。蝴蝶在油菜花丛中飞舞着,蜜蜂嗡嗡的闹着,忙碌的采着蜜,欢快极了!
快乐的时光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是中午了,集合的哨声响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片美丽的桃花林。回首遥望美丽的桃花,朵朵桃花在微风中轻轻的点头,似乎在和我们道别呢。
多么快乐而又难忘的一天呀!
你那微微泛黄的封面,是沙漠的颜色吧。
我把你平摊在书桌上,像摊开一幅绝美的画卷。
最开始你告诉我,有人会傻到去荒凉落后的撒哈拉沙漠居住,只为了“前世的乡愁”,也有人会傻到跟着她去。
我承认,我自己的确安于现状,甚至有些过于依赖安逸熟悉的生活。如果有人丢给我一把破木吉他,让我去追寻诗和远方,我大概会留下诗歌,假装没听见后面的几个字。而一个上世纪的天真女子,却订好机票,即日启程。
你告诉我,平淡无奇并不是生活本味。
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初到较为闭塞、极度落后的性别歧视严重的西非村庄,自然对周围的人和事充耳不闻。住在当地人居住的街区中,混乱与无助倒成了家常便饭。她时常盯着惨白的墙壁与漫天的黄沙,在这单一的色调中,她忽地渴望起彩色的生活来,就试着同黑人们交朋友。他们很热情,“热情”的有些过了头。他们大大咧咧,经常闯进她家;他们看起来冷漠,内心却藏着深深的羞怯;他们风俗特异且热情好客……你字里行间流出的全是像蜜般的字句:原住居民中有人天真可爱、有人胆小却好奇,有人对生活打不起精神,有人虽地位低下却哲思深远……与他们交谈,与他们相识是多么奇妙的事!
你告诉我,探索精神难能可贵。
她初到沙漠,刚克服了水土不服,就一溜烟儿跑过去看海边落日了。她喜欢看人家的婚礼,喜欢体验当地人的“澡堂”,喜欢一个人夜入沙漠,喜欢同冷漠的驻军交谈。她天性开朗活泼,这不假,她语言能力强,这也不假。我最佩服的,是她像小孩子般好奇天真的内心世界。
换作是我,大概怎么也不会去“屈就自己”,也不会去同陌生的外国人热情交流,最重要的,是怎么也不会去那个遥不可及的远方。
你,为我打开几十年前一位中国女子洒脱的过往和那尘封的许久的故事。
读你,更像是在审视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