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小文竹,美丽的枝叶姿态优雅,让我时时去观察它。
清晨,文竹从睡梦中醒来,舒展开枝条迎接第一缕阳光;中午的文竹在阳光下摇曳着枝条,像美丽的小姑娘;晚上的文竹被月光笼罩,在墙上投下疏离的倩影。
我家的文竹有一个精致的花盆,花盆呈六角形,四周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图画,蓝色的花纹映衬着绿色的文竹,真是美丽极了!
经过我仔细地观察,我发现文竹的枝条都是一撮撮的从根部发出来的,刚发的小芽从根部一节一节地往上长,直到十几节时顶部开始弯曲,最后叶子才开始展开。这一点真像竹子呀,怪不得叫文竹呢?
只要靠近了看才发现文竹的叶子不是片状的,而是小刺壮的,远了看有点像一片片的羽毛。层层叠叠的枝叶摇曳多姿,妩媚动人。文竹的颜色四季常绿,可是仔细观察那绿又各不相同,老的叶子是深绿的,新的叶子是嫩绿的,不同层次的绿,相互映衬,更让了文竹优雅柔和。
我爱我的文竹,你们是不是也开始喜欢上我的文竹呢?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对生活抱有一种“慢”思想,这也是一种文明礼仪。——题记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这便是许多人眼中的厦门。海风扑面,沐浴细雨中;倾听海涛,身心都融入这海天交融的世界里。可最吸引人的,还是厦门独有的生活节奏和厦门人民对待生活的“慢”的态度。
漫步在街角,徐徐暖风悄悄地抚过人们的面庞,拂起人们的衣角。榕树下,上了年纪的老大爷一人一小椅坐着,摇着蒲葵扇,边下棋边念叨着过往的事,也有放学的孩童大大咧咧地跑来,书包一放,随便一坐,也跟着老大爷聊天下棋;街上最常见的建筑便是咖啡馆,很多年轻人,常常在里面一坐便是一下午,无不亦是看书或者感受生活的静;品茶也是许多厦门人爱做的事,手中端着香茗,郑重地托着小小的盏儿,在鼻端轻嗅后浅缀一口,茶汁热热地滚入喉咙,在口腔里泛起芬芳地回甘,不多也不少……
想起母亲教导我对生活的态度,也是这般的获得时光的馈赠,带来岁月的积淀。
小时候容易生病,母亲总会为我煎药。幼时的我总不懂母亲,又十分心疼母亲,煎药这么繁琐枯燥,又十分辛苦,为什么不直接带我去看医生,为我买成药呢?
看着母亲在小小的炭炉上煎药,长长一小时,坐在矮矮的木凳上,挨在热热的炭炉旁,不休不歇地扇动这蒲葵扇。
依稀记得,母亲那时温柔地对我说,这30多种源远流长的药草,是互补长短地聚集一处;而她煎煮的,可不仅仅是草木的精华。
多年过去,我又因喉咙和声带受不明病毒侵袭,母亲又为我煎药。炭火在母亲徐徐扇动下,一明一暗,像是一对一对闪烁发光的眼睛;一缕一缕温柔的药香,宛若一只一只温柔的手;而母亲对幼时我解释的话,则随着一缕一缕温柔的药香,游走于我的心。
“喝药吧。”
这煎煮出来的药汤,何尝不是母亲对我的良苦用心——不仅仅是对子女的爱,还教导我,做人对生活要抱有“慢”的思想。这便是岁月的,积淀。
“慢”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今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将在厦门会晤。为了这次会晤,厦门人民都尽了一份自己的心意——这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便是厦门的文明礼仪,这也是,中华人民给世界的,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