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个多月的《草房子》,写了几张导读卡,我了解最深的是杜小康。
他这个人物和我很相似,要强、好胜,而且荣誉心强。我在班中一定要拔得头筹。每次考试我都心惊胆战,生怕自己的地位不保,每次都想尽力地融入到团体之中。
但我和他还有些不同,相较于杜小康,我更愤世嫉俗,没有他那样随意洒脱。我可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火。而且,我在小城市过得顺风顺水,没有过什么灾难、大风大浪,所以不太能理解所谓的“绝境重生”的感觉。
在同学交流导读卡时,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杜小康。他能在逆境中乐观面对生活,能从一丝细微的发现中豁然开朗。但……我根本就没什么悲苦经历,更没有“好友生病”、“意外发生”等事情。在这种平静安逸的生活下,我感觉渐渐有一种随遇而安的状态,毕竟,生活就让我这样……碌碌无为,我现在也不太能真正理解生活的意义。
看到桑桑因疾病而居无定所,看到纸月的离奇身世,看到杜小康的坎坷人生,我觉得他们小小年纪就能背负这么多,由衷地感到敬佩。他们能在如潮水般的打击中挺过来,没被击倒,最后拨开云雾见太阳,找到归宿。他们这般,让我羞愧不已,我在安宁的日子中长吁短叹,愤愤不平,甚至悲观消极。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重新理解,哪有什么所谓的灾难困苦?所以,珍惜当下安稳、幸福的时光吧!
我确信生活总会有意外发生,是不可能预料的。《草房子》的中故事,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但他们是那么真实,那么贴切生活,明明坎坷,却让人为之感动,心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杜小康、细马、桑桑挺过灾难,在度过困境后豁然开朗。当合上书,我为这些重获新生的少年开心;当重新面对现实世界,我的心平静、明朗。
读了《草房子》这部书,又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意义。漫长的人生旅途,难免会遇难到种种困境,我们需要的是积极地乐观地去面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彩虹总在风雨之后。
在童年时代,大概每个小孩都很依赖自己的父母,我也不例外,看不见他们时,我会着急,我会害怕,这就是一种天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内心的恐惧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地单纯,也许仅仅只是因为那一次,那个素未谋面的老妈妈。
在童年时代,大概每个小孩都很依赖自己的父母,我也不例外,看不见他们时,我会着急,我会害怕,这就是一种天性。
大概是小学五年级时。一个周末,我和母亲来到公园散步,清晨,雾蒙蒙的,却感到心情十分地轻快,我去观察那飘散的雾气所游走的路线;那雾是怎么染白了草垛,屋檐;那雾所凝成的微小如荠的水珠是怎样湿润了树林里的每一片生机。我开始和母亲在大雾里“得意忘形”,细碎轻快的步子,起跳,挥舞,甩袖……正在欢乐之中,云里雾里,一位老妈妈,正迎着笑脸看着我们母女俩,慢慢走过来,我冲她会心一笑,本来打算就此别过,但那老妈妈却先开口了:“真是一个好孩子。”我的母亲,和这位老妈妈聊了起来,忙附和着说:“是啊,是啊。”我也就站在一旁,听着,觉得这位老妈妈的话中总带着那么一丝说不出的滋味。她刚开始还说着她的孩子对她是怎么孝顺的,骤然停了下来,脸上强挤出一丝笑:“我相信我的孩子在那边一定很想我。”我心里一惊,那位老妈妈的眼中已朦胧,接着眼泪便划过了她的脸颊,是那样透彻,宛如一朵伤心花,渐渐绽放,继而萎缩,那一滴滴的晶莹,正敲打着我的心:我怎么啦?竟然又害怕了起来,不过这害怕与以往不同,以往我害怕红莲头顶上勇敢慈怜的荷叶有一天消失了,现在我却害怕这朵红莲渐逝于荷叶之下。
不知怎的,我便上前一步抱住了老妈妈,我能感觉到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哽咽声让我越来越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她的泪水化成墨汁,散落在我的心上,苦涩随着这墨水一点一点化开来:假如,假如有一天红莲不在了,荷叶会怎样呢?它会不会流泪?秋风起起落落。我的心在颤抖,老妈妈又抱紧了我,她的泪水随着风凌厉地划过我的脸庞,似一道伤痕,永远挥之不去,渐渐地,她平息了自己的情绪,我看着它从大雾中若隐若现,最后消失……
我漫无目的地走着,被风分裂,望着眼前熟悉的母亲,却又感到陌生,我回想起了往事,稚嫩早已不在,照片也已经泛黄,那书签还在吧,还有那咫尺的未来……那一次,我在大雾里仿佛迷失自我,可一切却又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到让我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