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传承文化在路上作文800字

admin 初一作文 2023-09-21 120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它传承的精神和传播的文化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发扬和传承下去。我们现代人更应该通过正确的方法来理解和普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近年,社会上掀起了传统文化热。名人讲论语,历史题材影视剧热播……都曾引起激烈的反响。有人认为这对普及传统文化是好事,但也有人认为许多演讲并没有把握论语的本质;有的影视剧只为只为追求效果却不尊重历史……这样回望历史对普及传统文化并不见得是好事。对此,接下来我就简单的谈一谈我的看法。

通过影视剧《名人讲论语》的播放,这种影视传播方式可以向广大人民大力普及传统文化。现在已经很少在书本上花费时间,而是更倾向于影视剧,因为不看书对传统文化了解很浅,难以传承下去,但通过影视剧来了解了传统文化,因此通过影视剧来传播传统文化,可以向广大人民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使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来大力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展现中国的历史和塑造青年学子的精神格局和胸襟气魄。

万事并不可能十全十美,这种影视剧传播也有两个坏的方面,那就是许多演讲没有把握《论语》的本质,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要普及,还要让人懂得其中的本质。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古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证明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就被推崇,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而《论语》对广大的青少年很有教育意义。能体会其中的本质从而能让广大的青少年和人民传承下去,通过影视剧来传播普及传统文化美中不足,有的影视剧只为追求效果而不尊重历史,篡改历史,这不仅起不到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到中国的历史,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越走越偏,从而脱离了传统的轨迹。

传播与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驱动力,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既可能水乳交融,也可能冲突碰撞。文化是多元的,不用说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之间,即使在同一文化内部,也有不同的亚文化圈。

所以只有正确的传播途径,才能使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感到自豪与骄傲。学习路漫漫,我要持一颗智慧的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所学知识,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文化传承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她给我看北京打开了一个视角。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一次去姥姥家,刚一进门姥姥大声说:“呵,你来得真是时候,坐吧,我刚做好好吃的。”“好吃的?”我暗自发问,来了精神。过了一会儿,姥姥端着一个盘子,拿着碗走了出来,把盘子和小碗放在桌上,说道:“这叫糊塌子,你夹一块蘸小碗里的汁吃,。”什么?这也被称为好吃的?我定睛看了看盘中的食物,只见那有一点焦的饼,上面几乎什么酱料也没有,隐约能看见一根根西葫芦丝的青绿,碗中是黑悠悠的酱油和大蒜汁,不就是西葫芦饼蘸酱油吗?还叫糊塌子,听起来挺神秘,这东西怎么会好吃呢?可看着姥姥焦急的眼神,拿起了筷子,勉强吃了一口,可当它一碰到我的味蕾,顿时我觉得口腔里有一股怎么也说不出来的美味。“这个竟然这么好吃?”我叫出了声,我急忙吃了第二口,第三口,一口气吃完了所有。北京的美在美食美。

姥姥家门前有一片银杏树,每棵都长得差不多,笔直的树干,差不多的个头,春夏的时候油绿油绿的,如果说春夏的银杏树像披上了绿毯,那么秋天的银杏树就像换上了金袍,一阵微风吹来,银杏树在发出沙沙响的同时,一片片金色的叶子像蝴蝶一样轻轻地慢慢地落在地上,如果说每棵银杏树像一只提拔向上的巨龙,那么落叶,更像是一片片金色的鳞片,深秋时踩在一层落叶上总比踩在硬硬的路上,要好得多。深秋时,地上零零碎碎的撒着银杏果实,姥姥有时会去捡银杏果,银杏果剥开之后,每个都白白净净,好似一颗颗的玉石。北京美在景物美。

每当我走在姥姥家的小区里,总能看见一些老人坐在街边的长椅上,旁边放着的却是各种各样的鸟,黑的、白的、灰的、一只只,一窝窝。手里端着茶杯,听着鸟鸣品着茶香,看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可真应了苏轼的“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耳”但我想这回可不只有苏轼和张怀民了吧。北京美在闲情美。

北京,生我养我的地方;北京,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