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通、扑通……”我的心跳骤然加速,双脚已经踏进了公交车。今天,妈妈为了锻炼我的勇气,让我独自乘坐公交车。
一上车后,我战战兢兢地问售票员:“到……到南站多少钱?”“什么?”售票员貌似没听清楚。我又语无伦次地重复了一遍:“到……到南站几元?”售票员回答:“四元。”我用颤抖的手把四个已被我攥得全是汗的硬币投进了投币箱。
车开动了,我紧紧地咬着牙,双手死死地握住铁栏杆,生怕自己会飞出车外。我悄悄地环顾四周,只见大家都泰然地坐在座位上,有的在看小说,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在吃烤串……我身体里那乱跳的兔子这才得以平静。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心想:加油!沈路跃,你一定可以的。不就是坐公交车嘛!没有什么克服不了!
当公交车飞驰在马路上时,我的目光偶然扫到车窗上的一行字——17:52。什么!我再次紧张起来,但更多的是担忧,因为到我家的公交车17:52就是最后一班了。虽然下一站就是终点,但万一堵车怎么办?万一我回不了家怎么办?万一我在街上被坏人绑架怎么办?万一我饿死在马路边怎么办……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的心快提到嗓子眼了。又一个红灯,我着急得恨不得拆掉这个红绿灯。
终于,终点站到了。我背起书包飞奔下车,开始三百六十五度“侦察”,车还有!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飞奔向305路公交车,终于赶上了车子。我如同被释放的囚犯一般,重重地躺在了两个座位上,长舒了一口气。
有了这次历练,我终于敢独自乘坐公交车了。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我与图书馆牵起一份羁绊。
我爱去图书馆,也享受在图书馆的时光。
那是喧嚣城市的一方净土,也是属于我的精神乐园。那一架架整齐的图书,在我的眼中都会发光,散发着智慧的、童趣的、非凡的光芒。那缕缕的书香袅袅入我心,开出一朵朵美艳的花。
微雨时节,我蜷缩在书柜边,捧起一本书,然后任由风雨来打磨那些有刺的棱角,任书本陶冶内心的空洞,留下一道道沧桑的年轮,数它们就像数星星,感觉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倘若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在图书馆看书?我想我的答案是:图书馆有种不同的感觉,那种感觉不能言传,只能神会。我是个感性的人,看《红楼梦》时,我会惋惜宝玉和黛玉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悲伤;看《小王子》时,我会为他所经历的那些惨事而流泪;看《槭树下的家》这篇散文集,我会为时间的变迁,情感的离合而叹息……
早晨,伴着刚升起的太阳,伴着微微亮的路灯,我已经踏上去图书馆的路上,我不愿放弃一分一秒待在图书馆的时间。
由于我爱待在图书馆,总能看见一些同来图书馆的人们。他们年龄不同,长相不同,性格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和我一样喜爱这里。这些人有西装华革,有校服校裤,有白裙长发……我闲来无事之时也会观察他们。
一位男士单独坐在一个僻静无人的角落,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半坐仰躺在沙发上,拿着一本《中国清朝书》,桌上放着一摞类似的书,并无什么插图,密密麻麻,规板工整地排列得如同蚂蚁一般,而他却看得十分入迷,不时用手中的铅笔划出一些句子、人名,看样子十分享受。
少儿图书馆楼上空旷无人,一个着黄色校服,背着书包的小男生随意找了一张大圆桌双腿盘坐,手中拿着《彼得兔》看得津津有味。他在一张张精美插图上写着几行干净利落的字“x-i-a-o,小,b-i,彼,d-e得……”虽说读得十分吃力,但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不时笑成一条缝,微笑时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四楼的靠窗位置坐着一位身着长白裙的女孩子,约莫十七八岁,她看的是海子的散文诗集。都说青春期比较感性,看来不虚。一篇短小的诗,她一看再看,眼泪顺着白皙的脸颊滑落……都说女人是水做的,看来她的心受到了触碰。
转眼间,最后一抹晚霞已融入冥冥的暮色之中了,天色逐渐暗下来,窗外的群山,呈现出青黛色的轮廓,暮色渐浓,大地一片混沦苍茫。在这里没有霓虹灯的闪烁,却有星星和月亮的陪伴;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却有书本的陪伴……人们陆续走了,我静坐了一会儿,和图书馆道别后,我便依依不舍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