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出自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和她女儿的对话,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在我看来,我们没有必要去争夺那本来就寥寥无几的英雄宝座。做一个普通人,有何不可呢?要知道,平凡一词,并不代表一个人碌碌无为。
刘继荣的女儿是什么样子的呢?一个成绩不好也不坏的学生。她是一个在“别人家的孩子”争抢着说未来的宏大目标时,默默地帮忙收拾的小女孩;在众多孩子都疲倦时,可以用剪纸、讲故事等方式,让气氛变得愉快的小女孩;在大人们对两个争吵的孩子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用“抛硬币”的简单方式轻松化解矛盾的小女孩。她不是人群中最闪耀的那一个,但她是人群中最温暖的那一个。
不可否认,历朝历代世界各地,英雄们总是独领风骚的。他们是时代的领跑者,是无数巨大变革的推动者。可试想,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毛泽东是否能改天换地?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是否能成功?所以说,英雄固然重要,平凡的普通人更是必不可少的。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行动起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现在许多人在年少时都曾立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而,成年后则被卷入现实的漩涡中,究其一生而碌碌无为。这样的人,甚至算不上在路边为英雄鼓掌的人。他们甚至不知道英雄在何方。
坐在路边鼓掌,不代表甘于平凡。很可能,只是因为稳定、安宁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大冰就是如此。他长年漂泊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职业,为不同的人鼓掌。
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是流浪,可他也让我们知道: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即使生活并不闪亮,也一样可以很温暖。其实刘继荣在后面有这么一份感慨:如果健康,如果快乐,我们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如果有着自己的小幸福,被人爱着,也爱着人,不也挺好的吗?
我们一直为他人鼓掌,这样好吗?答案千变万化,我的回答是:挺好的。
近期,五十八岁的闫师傅凭借自己出神入化的电焊技艺和精湛绝妙的烹饪手艺意外走红并受称赞。我认为他的这两项绝活之间存在联系。
能力之间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可转化的。闫师傅精湛的烹饪手艺推动了他电焊技艺的成熟。电焊技艺十分考验手腕的控制力,而烹饪中运勺颠锅也使闫师傅的手腕力量得到了锻炼,保证了焊接过程的顺利以及成品的品质。而电焊过程中的精益求精,使闫师傅的菜入料更加精准,口味更加全面,保证了食物的鲜美。
因此,电焊技艺与烹饪手艺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相互联系。
没有白读的书,没有白走的路,掌握任何一种技艺,对自身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大学时你喜欢上一个姑娘,为了追求,你每天写一封情书,姑娘没有得到,但你收获了精湛的文笔;工作时,你被别人嘲笑很胖,为了外表,你每天坚持到健身房打卡,好身材并没有得到,但你收获了强健的体魄。
好能力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好心态,好品质。杨绛曾说:“学习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正是因为严师傅对于焊接的高质量,严要求,他才收获了更优秀的作品,更高的职位。他做事情精益求精的精神,在厨艺与电焊技艺中都体现了出来。
拥有某种品质其实并不难,难的是能够把这种品质坚持下去。《寻梦环游记》中那个小男孩,坚持着那个受到否定与质疑的音乐梦想,敢于迎难而上,不断追寻,才取得了最终的好结果。
很多时候,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也许不能决定人,但可以反映人。稍微留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某方面做得好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也做得很好。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文学家;鲁迅不仅是一个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医生。当然,他的医术远不如他的文学成就。但是,鲁迅解剖社会问题的独到和冷峻很明显是和他早年受过医学训练分不开的。
成大事者,往往都注重细节。你的能力其实反映了你的性情与品质,而性情与品质又反过来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成事是一种能力,好性情与好品质更是一种能力。
能力之间必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