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蹦蹦跳跳的游戏读后感8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55

第一次看余华的作品时,感觉比以往读过的悲剧作品都要深得多。郭敬明的《小时代》也是悲剧,但它是通过环境渲染、心理刻画的方式体现人生中的悲欢离合,而余华的作品却是用一种平常的语调来讲述一个个血腥暴力的故事(比如《活着》),但往往有催人泪下的效果。我虽然知道这些故事都是虚构的,却没有办法说“你这些都是骗人的”,因为这些故事虽然离奇但又是贴着现实发生的。我认为用有一句形容鲁迅作品的话来形容余华的作品,也是很合适的——余华用非常正常的音量说一句“你得了癌症了”,它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很冷静。

在《蹦蹦跳跳的游戏》中,林德顺起初诧异于那个买一个桔子的男人,因为他不知道他的孩子站在死亡的边缘,他不知道这对贫困小夫妻的生活不易。比起林德顺这样一个不幸而又万幸的人,这对将失去孩子的夫妻更加不幸。当他看到孩子的脸色后,才知道这个男人为什么只买一个桔子了——可能是因为他们把所有的钱全都给了医院,即使最后没能救活孩子。

孩子的死就像死神张开的巨大的网,罩住了林德顺最后的希望,也罩住了读者的心。一句“孩子死了”是点睛之笔,只不过点的不叫悲伤,而是十分平静。这就像原本浮在云端的精致的亭台“啵”的一声突然被一只大手捏得粉碎的声音一样,蹦蹦跳跳的游戏也就永远定格在这里了。作者用这一滴墨,晕开了故事黑色的结局。此时的林德顺心情一定很糟,因为他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晚上他去关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于是就永久地瘫痪了,只能坐在轮椅上。人生之大悲莫过于此了吧!

不管是读者还是故事里的林德顺,这时都意识到——林德顺其实和那一对夫妻是一路人,只不过他失去的是行走的能力,但是他们失去的是爱与希望。旁观者在这里变成了经历者,故事在这里把个体的悲剧扩大到一个群体的悲剧。但死人已死,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活下去,两个经历者都在无奈中期待,林德顺期待他自己可以重新站起来,夫妻俩期待生活能好起来。即使生活逼迫着人们不得不后退,但他们从不低头,旁观者必然也是经历者,那种精神比一切都值得尊敬。

致敬每一个在无奈中期待却又默默向前走的人!

阳光倚靠在窗外,透过薄纱般的窗帘抚过了母女二人的脸,女孩笑靥如花,清脆稚嫩的声音传来,“妈妈,我学会扣扣子啦!”

——题记

抚过亮丽的衣裳,精致的小扣子们排列整齐,仿佛正在受训的士兵们,各怀心思。扣子,听起来多么普通的东西,可它串起了线和衣裳,它更是我们人生重要的一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们应当扣好。

我们是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粒扣子对我们来说是不盲目放任。青春期的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孤胆英雄,心里念的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用幼稚的方式抵抗着一切,简单的一件小事与众不同都是“与世界为敌”。其实,哪有什么该放肆的年龄,这不过是我们用来任性的借口,把青春期当做尚方宝剑,给自己的放任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来安慰自己“我是人群中特别的那一个”。这粒扣子要耐心温柔地系上,告诉自己,年少不是我们任性的理由,应是我们奋斗的动力。

这粒扣子也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从小就听“坐井观天”的故事,嘲讽那只青蛙的浅薄。后来,我们渐渐发现自己也陷入了这样的怪圈。整日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看到的是小小世界的天空。我们应该走出自己的小生活圈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看看那些与我们有着不同背景、不同活环境、不同境遇的人;去拥抱自然,闻闻花香,听听鸟鸣;去绘写自己丰富的人生。你会发现自己对于这大千世界来说是多么渺小的存在,从此以后,学会谦逊,学会平和,学会努力,学会以前你所未曾拥有的。

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责任,是我们不再任性的理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行走,是我们看看世界的理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你学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