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在成长过程中,因为有书我才会不断的进步。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并不爱读书的,只沉溺于好看的动画片之中。但妈妈还是将一本本的书堆在我面前,我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更不愿读了。有一天,动画片演完了,妈妈把电视关掉了。我便和妈妈玩,只见妈妈拿起一本《周易》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了,我喊她也没反应。我悻悻地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感觉很是无聊。见桌上放着一本书,便也不由自主的看了一下,心想“里面有什么能让妈妈这样沉迷,很好玩吗。”看了几页,便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故事中小鲤鱼的痴让我叹息,教授“喝”尿液的事又让我笑个不停。
都说小孩喜爱效仿大人,是这样的在妈妈的熏陶下,我喜爱上了读书,同时我也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更明白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道理。当我上了五年级以后,我还沉迷于故事书时,妈妈又对我的读书有了新的要求——读古文。例如《论语》《道德经》《山海经》等等。当时的我已经长大了,懂事了,虽然读不懂,但明白妈妈的用心,没有抗拒,我在试着接受,试着理解。因为我知道,妈妈是为我好,初中会经常用到。我现在还在不断地学习、研究这些古文。
渐渐的,读书的好处显现出来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可以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除了在学校里上课,在家写作业,帮爸爸妈妈干点家务以外,可以看点书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在读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好词、好句、好段,积累下来,在写作文时,可以让我的作文更美,更饱满,分数也提高了。另外,我们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学习着做好每一件事,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很多人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但读书多的人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与人侃侃而谈就没有困难了。
所以,“多读书,读好书”是很重要的。
书是开启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汹涌海涛中的一叶扁舟,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他重要,是不可舍弃的。我读书,我快乐。我在书香中成长、进步,我希望我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誓言无声,大国重器是匠心的最好见证;生命有限,高歌以行是匠人人生的最佳注脚。各行各业中,匠人精神感动着你我,更呼唤着我们去思考:如何造就匠心精神?如何让匠心与时代同频共振?
《匠人精神》一书中给出三条途径——守、破、离。在我看来,如果仅有坚守而无突破,难免会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落得个“抱残守缺”;而无“破”先“离”的创新,恐怕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造就匠心精神,只有以思考为基础,才能在突破和完善中不断超越。
一代科学巨匠牛顿曾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然而,回眸先贤,遗迹如烟,为何只有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建立起伟岸的经典力学殿堂?究其原因,是缜密的思考推理才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创超越前人的理论。同样,没有对地心说漏洞的深入思考,哥白尼怎能描绘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没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没有对费尔巴哈思想的认真思考,马克思怎能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厦?正是不懈的思考与突破,正是这一份匠心精神,才有了人类历史的辉煌。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匠人们突破的动力恰恰来自对现状的不敢自满。一眼千年,与时光长谈,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技艺唯有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才能让匠心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2015年春晚流行歌手谭维维与关中民间艺人合作的老腔火爆全国。老腔何以让人震撼?我们看到的是老腔艺人对表演形式的苦苦追索,是老腔与摇滚的艰难融合,是前无古人的突破勇气,才让华阴老腔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让无数人再次醉心于来自生命的原始呐喊。
秉突破之笔,书匠心真章。所谓“破”,不是全盘地否定昨天,怀疑今天,鄙薄明天,那样只会陷入历史的虚无。“破”,应是有批判地继承,有智慧地完善,有胆魄地突破,超越历史的同时更超越自己。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自铸伟词,这是杜甫的匠心。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突破与飞跃。而当今中国,不仅需要以开放之姿怀抱国外先进技术,更应破中有立,用思考和智慧实现中国创造的弯道超车。
不要排斥裂缝,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让我们秉突破之笔,书写下匠心飞扬的灵动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