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冬天,大抵日日都是寒风呼啸而过,但只要穿得还算厚实便不觉有多寒冷;北方的冬天却并不是如此,哪怕穿得再多再厚,冷风也是透到骨子里的,在室外站上个十多分钟,手脚便活动不开了。如此寒冷的天气,令从家乡到北京来旅游的我很不适应。
到北京的第二天,雪便下起来了。早上起来,拉开窗帘,降头伸出窗外,会看见世界都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屋顶上,人行道上,干枯的树枝上,都披上了洁白的大衣。纷纷扬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旋转跳跃,然后轻飘飘地落在地上,与洁白的大地融为一体。倘若再仔细一点,可以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找到那鲜艳的一点红——墙角盛开着的红梅,为这银装素裹的世界染上鲜艳的色彩。
受这美好的景象所感染,我和父母决定去赏一番故宫雪景。
驱车来到故宫,映入眼帘的又是另一番别有韵味的雪景:平日里威严庄重的故宫仍旧屹立于这个城市中央,却又仿佛与其所在的天地融为一体;向上看是澄澈碧蓝的天空,低头是脚踩苍茫的大地,红墙镶白瓦的故宫就这样矗立于我的眼前,带着千年古老的气息吸引着我的目光。在这样一番美景中,一片军绿色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早晨站岗的解放军战士,他站得笔直,头、肩、脚呈一条直线。他的军帽上已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脸冻得通红,眼神却很坚定,炯炯有神的眼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不禁令人心生敬佩。他仿佛在无声地昭告众人:“我的身后,是我誓死捍卫的家园。”
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一股暖流却流过我的心田,给了我抗拒寒冷的力量。解放军战士站得笔直的身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祖国军人所特有的力量与精神:坚强、守纪律与伟大的爱国精神。寒冷没有阻挡他们的步伐,而是加速了他们的前进。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是祖国最强有力的保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纷纷扬扬的雪依旧在落,但在我看来,这片军绿色与身后的红墙白瓦组成了最美的故宫雪景,为这个寒冷的冬天注入了一股暖流。
这个冬天,不算冷。
誓言无声,大国重器是匠心的最好见证;生命有限,高歌以行是匠人人生的最佳注脚。各行各业中,匠人精神感动着你我,更呼唤着我们去思考:如何造就匠心精神?如何让匠心与时代同频共振?
《匠人精神》一书中给出三条途径——守、破、离。在我看来,如果仅有坚守而无突破,难免会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落得个“抱残守缺”;而无“破”先“离”的创新,恐怕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造就匠心精神,只有以思考为基础,才能在突破和完善中不断超越。
一代科学巨匠牛顿曾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然而,回眸先贤,遗迹如烟,为何只有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建立起伟岸的经典力学殿堂?究其原因,是缜密的思考推理才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创超越前人的理论。同样,没有对地心说漏洞的深入思考,哥白尼怎能描绘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没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没有对费尔巴哈思想的认真思考,马克思怎能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厦?正是不懈的思考与突破,正是这一份匠心精神,才有了人类历史的辉煌。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匠人们突破的动力恰恰来自对现状的不敢自满。一眼千年,与时光长谈,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技艺唯有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才能让匠心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2015年春晚流行歌手谭维维与关中民间艺人合作的老腔火爆全国。老腔何以让人震撼?我们看到的是老腔艺人对表演形式的苦苦追索,是老腔与摇滚的艰难融合,是前无古人的突破勇气,才让华阴老腔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让无数人再次醉心于来自生命的原始呐喊。
秉突破之笔,书匠心真章。所谓“破”,不是全盘地否定昨天,怀疑今天,鄙薄明天,那样只会陷入历史的虚无。“破”,应是有批判地继承,有智慧地完善,有胆魄地突破,超越历史的同时更超越自己。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自铸伟词,这是杜甫的匠心。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突破与飞跃。而当今中国,不仅需要以开放之姿怀抱国外先进技术,更应破中有立,用思考和智慧实现中国创造的弯道超车。
不要排斥裂缝,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让我们秉突破之笔,书写下匠心飞扬的灵动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