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拐角处,拐角处有一家烧饼摊,主人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伯伯,人们都叫他老柴。他总扎着一个绿色的花围裙,红红的脸庞总是挂着热情的微笑。我经常去买伯伯的大圆烧饼。
别看那些烧饼很普通,可是伯伯做起来是很有讲究的。伯伯他先洗了洗手,然后捋起袖子在宽大的大案板上开始和面。他不断的用手掌心揉搓着面团,快速的拍打着面团时,你会感到伯伯浑身好像都充满了音乐节奏感。伯伯对我说面一定要活到让自己看着特别的筋道才可以。活好面以后,我和伯伯从面团上撕下来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小面块儿,再揉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按扁后,然后按照伯伯说的那样撒上一点儿的水,刷上一遍油后再撒上一点白芝麻粒儿,最后用火钳把做好的大生饼,放入三轮车上的火箱里。
大约过了三四分钟后,伯伯用火钳把烧饼翻了一个个儿就烤好了。烤出来的烧饼,那真是又香又脆呀!别提有多好吃啦!味道有蜜糖味儿的烧饼,有五香味儿的烧饼,有咸盐味的烧饼,人们闻着香味就能找到烧饼摊儿。
伯伯依旧在拐角处那里卖烧饼,不管是在鹅毛大雪、冰天雪地的冬天,还是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夏天,都可以看到伯伯那忙碌的身影。
感动,总存在于平凡之中,而感动却并不平凡,不经意间的感动更让人懂得感恩在心里。
——题记
最近一段时间,一个声音,一个身影,常在我脑海里转悠,不经意间忧愁爬上我心头。
“老师,我想请假一天,要和我奶奶去晋城一趟。”
“老师,我脚扭伤了,我要请假。”
“老师,昨晚看了医生让输水,得三天啊。”
“老师,我胳膊被同伴撞得好痛,我要请假。”
“老师,晚上不去了,我有点烧,才吃了一颗扑热息痛,钻被子想睡一觉,让出出汗。”——
不管我信与不信,也不管我准与不准,走出校门的他,我显得手无缚鸡之力。多少次和他母亲的沟通,亦觉得苍白。她总给我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让本不够硬气的我也显得无措。
当我意识到安全直逼我心时,当我意识到解铃还需系铃人时,我想我需要向外求助,至少学会倾诉,让忧愁从我心里滚出来。
再一次的沟通,我彻底失望,又是“没有办法”,又是托辞“刚请了两天假,实在回不去啊”。从他们母子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原件与复印件。
躺在床上的我开始消极地想如何处理——
天亮了,太阳也升得越来越高。她竟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一种莫名的欣喜在心里涌动,实在像中了彩票的票奴一样。我知道我心里的忧愁该彻底滚蛋了,而他从今也该安稳学习过日子啦。
故事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他没有结局,他让人充满泪水,我们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当我得知促成这一切的美丽,竟然是你、你们,泪水竟然充盈了我的眼眶。情不自禁写下感激的话,你笑着说:“理解万岁!”
最无私的爱总在卑微的角落,最催泪的感动总在不经意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