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胜似亲人作文600字

admin 四年级作文 2023-09-21 116

2008年,有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她叫苗苗,她的父母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双亡。后来苗苗被一个慈祥的藏族老人收养,带回了广西共同生活。

老奶奶名叫央金玛,已过60花甲,她黑黑的脸上布满皱纹,头发灰白,黑而粗糙的双手布满老茧,穿着粗布做的衣服,在她简朴的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的心。

老奶奶无儿无女,丈夫在战乱中身亡,老奶奶很喜欢苗苗,俩人从此相依为命。为了供苗苗上学读书,她就四处捡破烂挣学费,苗苗很懂事,在学校认真读书,成绩非常优秀,一放学就帮老人做饭,洗衣服,买东西,老奶奶十分欣慰,挣钱更加努力,日子虽不富裕,但过的十分幸福。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苗苗也长成了大姑娘,她没有辜负奶奶的期望,有一天有人通知苗苗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她俩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但苗苗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苗苗心想,如果我上大学毕业了,有了工作,就能挣很多很多的钱给奶奶花;可她又想,我如果走了,奶奶无人照顾,她会很孤单的。奶奶好像看出苗苗的心思,含着泪说:“苗苗,你不用担心我的生活,我有你这样出色的孩子已经很满足了,我可以照顾好自己,你放心去上大学吧!这么多年寒窗苦读,怎能轻易放弃,去吧,你是我的骄傲!”苗苗心中无比感动,于是她决定去上大学,然后带着老人去过幸福的生活,央金玛老人面带和蔼的笑容,一只手抚摸着苗苗的脸,另一只手搂住她的肩膀,苗苗也露出幸福的笑容,抓紧衣服依偎在在老人怀里,心中美滋滋的!

大学四年读书结束了,苗苗找上工作,和奶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呐”!

就像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诗《春》重的优美诗句“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样,故乡的春天也是睡眼惺忪的,甚至带着一丝青色的懵懂。

春,是一年的开始,也是希望的起点。应和着黎明,应和着曙光,应和着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故乡在鸟语花香中睁开了眼,那不谙世事的眼中没有一份杂色,显得格外的单纯、美丽、不可方物。

瞧,故乡笑了,对着美妙的春天笑了。

春姑娘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柳树弯下腰去,对着静谧的宛若一面明镜的湖水,梳理着自己长长的头发。竹笋顶着千斤之重,钻出岩石,换上了一身翠色欲滴的长裙。

麻雀在枝头欢呼着,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好像在为春天的到来而高歌。

夏天的故乡相比春天成熟了很多,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得体的笑容,让别人感受她的热情的同时又能被烤化心底的黑暗。

故乡在夏天来的时候总是会悄无声息的长大。可它为什么要长大呢?不仅仅是因为年岁的流逝,时间的奔腾,光阴的推移,也许单单是因为夏天的到来吧。

夏,最美的莫过于夏夜。

深蓝的夜幕上镶嵌着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散发出清冽的光辉,水面上倒映着缥缈的月亮,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温柔莞尔。

水上漂着几片青嫩的荷叶,荷叶上的莲花踮着脚尖,像一个翩翩起舞的芭蕾少女,一身素衣,纯洁美好。

荷花下响起一阵此起彼伏的蛙声,森林里,山谷中,高峰上,无处不充斥着悦耳的虫鸣声。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不但不糙耳,反而还婉转动听。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是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句诗句。

的确,秋天就应该是如此英姿飒爽,而故乡之秋,却与之相反,很唯美。

秋天,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季节,尤其是故乡的秋天。

几棵高大的枫树被风一吹,霜染的红叶落下来,踩在上面沙沙作响,像山林里的蟋蟀在叫。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

田野里,稻浪起伏,金色的稻穗随风摇曳着,甜甜的对每一位过客笑着,金色的身躯连成一片金色的大海。

果园中,从树枝缝隙中透过的阳光洒在一颗颗沉甸甸的缀满枝头的果实上,衬得果实无比诱人,叫人馋涎欲滴。

冬季,故乡睡熟了,因此也显得萧瑟了。

冬日里的第一缕曙光透进故乡的小村庄里,天气一下子就显得明朗起来,远处灰蒙蒙的天空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雪花从一朵、两朵,逐渐凝聚成大的一团,像一个顽皮的身披白衣的天使。

雪下笔直的松树仍旧傲然屹立在大雪之中,哪怕每一根松针针尖上都白雪茫茫,他都不在乎。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而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树就像一个不屈服于恶略天气的士兵,顽强的坚守着岗地。

记得故乡里松树不远处有一树梅花,一逢冬季,满树的梅花全都兴奋极了,有的还是花骨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迫不及待的将她那玲珑剔透的花瓣舒展开来,吐出浅黄的花蕊,她们在寒风中找到最美的姿态站着,虽然单个看她们不觉得有多美,可团结在一起,却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

从初春到严冬,故乡潜移默化的成长着,越来越可爱。明年春天,它又将苏醒过来,开始崭新的一年,也许它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