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书就是我的精神食粮。
在爸爸妈妈看电视的时候,我会在房间静静地看《城南旧事》,就像我走到了林海音快乐的童年里一样。妈妈摸着我的头说我们家来了一个小”林海音。
记得有一次,妈妈因为我喜欢看书不干正事把我说了一通。事情是这样的,21:30该上床睡觉了,妈妈的声音在我的耳边转呀转,我心里想,平时让我多看书的妈妈怎么在这个时候变了呢?我只好把书放到书桌上,上床睡觉了,我的身体在床上,但是我的大脑一直在想那些故事,我决定要在妈妈出去时悄悄看。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知道了吃饭的长大是身体的长大,读书是精神上的长大,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多长知识。
放寒假了,我们坐火车到奶奶的家乡——浙江衢州。
这里风景很美,有成片的竹林。我更想念的是冬笋的美味。亲人们聚在一起,张罗大家庭聚会的美味佳肴,我便央求妈妈带我去后面的竹林挖冬笋。老远就看见一大片竹林,古人说的“茂林修竹”真不错,这么多竹子一株挨着一株,笔直地挺立着,好像一个个站岗的哨兵。竹子多的地方一定有冬笋,便拿起锄头一通乱锄,不一会的地面就坑坑洼洼的。挖了半天,没见到半个笋影儿,自己还累得喘不过气。
妈妈看见我这样漫无目的地乱挖,就指点说:“现在的竹笋虽然已经发芽,但很多都被枯叶覆盖着。首先要根据母竹的生长情况,判定结笋的方向。年长的母竹,笋结在母竹的前方;年幼的母竹,笋结在母竹的后方。”我照着妈妈的话拿起锄头挖起来。
我对着一棵竹打量了一会儿,便从前方的根部挖了起来。果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深半尺的土里一个小冬笋笋尖露出来。这个淡黄色的小尖从密密实实的深灰色泥土里探出头来,像呱呱坠地的婴儿被襁褓一层又一层地包裹着,却好奇睁开眼睛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这个冬笋地一大半仍旧埋在土里,我用锄头一点点地把笋周围的土挖松,用手捧起来倒在一旁,再慢慢地往笋的根部挖,尽量不把笋挖破。终于,整个笋都露出了土地。我小心翼翼地把笋从根部切下来,赶紧剥去一层层的外皮,捧着自己亲手挖的第一根笋,仔细地端详起来:小小的笋像一座塔,威武地屹立着;身上一圈圈的痕迹,像一层层的花纹,给它增添了一种别样的美;嫩嫩的笋肉肤若凝脂,好像轻轻一掐就能冒出水。
后来,我们又挖了几颗,就喜滋滋地抱着“战利品”回家。
饭桌上,我细细品味着自己挖的冬笋,脆嫩的口感,淡淡的清香,一种劳动的自豪感涌上心头,真是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