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题记
翻开一本杂志,只见一株美丽的蒲公英在一片草丛中,不由想起了第一次与她邂逅带给我的惊喜。
风凛冽地吹,一次次考试的失利让我丧失了信心,收拾着书包,久违的下课铃声丝毫没能提起我的兴趣。我垂头丧气地背着书包,缓慢地、漫无目的地闲逛着,不知不觉走进一条小巷。
抬头向小巷深处望去,曲折蜿蜒,望不见尽头。我向前走去,那是一个古老的小巷,地上的青石板已打磨得格外光滑,一些已突出地面,一不小心会被绊倒。我赌气向前走去,却发现路异常难走,不一会儿我已满头大汗了,可仍看不见巷子的出口。我想回头,可又不甘心,始终做不了决定。回去,又要走很长一段路;前进,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真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时候。我正踌躇着,转身看见了一抹白。
那是怎样的一抹白呀!我快步走过去,惊喜地发现,墙角处竟然有几株蒲公英!洁白的花似公主的皇冠一样纯净,青翠的根如玉一样明亮,它的根深深地扎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昂着头,沐浴着阳光,她是那样的光彩照人,仿佛自带发光体一般。
我心中顿生敬畏,尽管环境如此恶劣,命运对它如此不公,但它没有放弃,不负阳光,在断壁残垣间绽放,真是“弃落荒坡依旧发,无缘名分胜名花”!
是啊,连一株小小的蒲公英都能如此坚强、自信、乐观,不管未来落根于肥沃的土壤还是贫瘠的咸碱地,都要带着希望的种子去远行。我为什么不能呢?她遇到的是与生命的搏斗,而我仅仅是学习上的坎坷。她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我也要像她一般坚强拼博、自信乐观,带着梦想启航,不负这美好年华!
微风乍起,吹起一朵蒲公英花,飘飘悠悠地飞翔,我也循着她的足迹,过一个拐弯处,我惊喜地发现——前面一片光明。那,便是古巷的出口。
我踏着自信的脚步,向前走去,我相信,前途定是一片光明。感谢那株蒲公英,感谢她给我的惊喜……
飘似羽,逸如纱,秋来飞絮赴天涯。
——后记
故事发生在“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家里。
那年他五岁,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在与世隔绝的山村中,在花草遍地的山坡上玩耍。
“小磊,吃饭了!”外婆在屋里叫道。
他连忙滚下山坡,顺着那一缕香气,回到家中。所谓的“家”,只不过是用竹子拼成的罢了。
刚入门,扑鼻的香气直向他袭来,他手也不洗,直接扑向那金灿灿的烙饼,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味道。
“慢点吃,没人和你抢!”外婆拍着他,说着。但他像久旱逢甘霖的人,狼吞虎咽着。
突然,他停了下来,似乎想到了什么,急忙把一大块饼掰下来,塞给外婆,两人都笑了。
时间似流水,催促他长大。转眼间,他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了,虽然不能玩耍了,但是迎接他回家的,仍是佝偻着身子的外婆,与金黄的烙饼。
这天,星星上岗的时候,他和外婆在吃烙饼。
“外婆,村支书今天说了,村里开设了‘扫盲班’,你也去参加吧!”
“不!我不!”外婆把头摇得像个波浪鼓,“眼都快瞎了,耳都快聋了,还学什么?”外婆止不住地咳嗽起来。
“可是……”话止住了,他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外婆,忍住了话语,这张饼子,似乎有点索然无味。
几天后,他怒气冲冲地回了家。
外婆细声细气地问:“怎么了?”
“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什么呢,怎么呢!别的同学的爷爷奶奶都参加了‘扫盲班’,就你,这么顽固,害我被他们嘲笑!”
外婆望着已经比自己高半个头的外孙,眼中渗出了泪水,但没流下来。
他十分生气,把手中的饼扔在了地上,但这香气,还是那么诱人。外婆呆坐在墙角,默默流着眼泪,脸上映着幽暗的月光,显得分外可怜。
第二天,他赌气让母亲把自己接到了城市里,外婆没有反对,只是在他的行李里装了两个饼。
望着汽车远去,外婆的心冷了一大截。
几年过去了,上了初中的他很少回来,但只要他一回来,迎接他的仍是外婆佝偻的身影与那喷香的饼子,他注意到外面的窗头贴了几张拼音表,外婆走路也用上了拐杖。
十年过去了,外婆依旧硬朗,只不过被母亲接到了城市里住。在北京奋斗的他,每逢佳节也会想念那抹不去的味道。
终于,在某一年的某一天,那记忆深处的味道将味蕾唤醒,曾经的点滴又浮现在脑海中。
除夕的前一个星期,快递员敲开了他家的大门,放下一个包裹。他打开一看,眼泪决堤了,又是那挥之不去的味道,还有一张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的一封信,署名是外婆!
他决定回家,他的泪水牵着他的心,命令他回家!
他也写了几个字:
天净沙
一路繁花相送,梦里记忆犹新,谁问味蕾深处?怎能忘怀,那是外婆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