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10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62

“为了挣脱铁环,争取归队,使你自己的生命变得有用,你是否已经尽了一切努力呢?”“是的,我似乎已经尽了一切努力了!”保尔在出版社审稿的时候,总是这样地自问自答。

每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总感觉有些可笑,毕竟一个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不会干这种事。但是这样的人物描写,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精彩之点。

书中的保尔原先在是个乡下的野孩子,善于打架,甚至还喜欢上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对冬妮娅外貌的初次描写,作者写道:“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儿的白色的水手杉和浅灰色的短裙子,一双绣花短袜紧紧的套在晒黑了的匀称的脚上,下面穿的是棕色的皮鞋。栗色的头发编成了一条粗大的辫子。”保尔看见后也心慌意乱了。当苏哈里科将维克多介绍给冬妮娅的时候,苏哈里科更是“晕头转向”。

随着成长,保尔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但是身体上的不便使他的心灵也受了一定创伤。当读者们正以为保尔要在海滨公园举枪自杀的时候,作者力挽狂澜:“朋友,这是假英雄!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杀死自己……即使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这也是“保尔精神”的一部分,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使保尔锻炼自己的奋发得到了充分体现。

有读者说作者的描写太花哨,我倒觉得这在一部分上,更能将读者脑中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一个人物。瓦西里神父,反革命领导人之一,第一篇文章对他写道:“一个穿着法衣、脖子上挂着一只沉重的十字架的、虚胖的神父,恶狠狠地盯着全班的学生。”书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反革命人物,表现了“炼钢”之难。身穿法衣,挂十字架,却更体现了神父的愚笨;虚胖,恶狠狠,让一个神父的形象瞬间崩塌,使读者立即感到对这个神父有讨厌之情。对旅馆老板鲍里斯·佐恩的描写也很出神入化:“他说话的时候老是伸开他那两只滚圆的短胳膊。他那对充满血丝的眼睛不住地从肃反委员会主席的脸上溜到谢廖沙的脸上,再从谢廖沙的脸上溜到某一个角落和天花板。”飘忽的眼神标志着心中的紧张和虚伪,读者脑中就显现出一个笨拙、狡诈的资产阶级人物。

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在给人物起名的时候也有亮点。例如提过的瓦西里神父,无意发现统一沙俄的人竟然也叫瓦西里(三世)。他宣称“我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一切问题均以专制方法解决。这是不是对像瓦西里神父一样的反动派的讽刺呢?

总之,保尔的精神能广为流传的缘故,不仅因为政治的需要,还更多地来源于其精妙的人物描写。据说当时苏联派许多文学家来修改这部作品,这也难怪为什么描写如此细腻了。苏联解体了,但是这些文学作品仍然值得我们品味其中的奥妙。

童年,是一个美丽的调色板,填涂了多少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只画眉鸟,唱出了多少洁白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朵朵花儿散发出醉人的花香;童年是充满奇迹的森林,我站在万树丛中,寻找硕大的松果,啊!找到了,找到了……。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让妈妈同意我去外面堆雪人,妈妈痛快地答应了。我立刻钻到衣柜,寻找大衣、围巾、纽扣。再去厨房找了根胡萝卜。最后去车库里找了铁桶和铁铲。一切准备就绪,我迫不及待地跑下楼去堆雪人。

我先做了一个小雪球,一切都很顺利。但大雪球做了一半,便已十分笨重重。最终用尽我所有力气才做好。

大雪球我把它拿来做身体,小雪球则用来做头。我把两个雪球拼好之后,来给它做装饰。我把铁桶给它当帽子,胡萝卜则用来做鼻子,纽扣拿来做眼睛。我怕它冷,所以拿来了围巾和大衣给它披上,然后围着它看了几下,觉得还行,就回去。

第二天,我来看雪人时发现雪人不见了,只留下一地“残骸”。我大哭起来,跑上楼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雪人不见了,只留下一堆‘残骸’了?”我疑惑不解地问。“你是不是给雪人披上衣服?雪如果遇热会化成水。”妈妈回答。

怪不得雪人会不见了呢,当时我怕雪人会着冷,所以给雪人披了衣服。

童年是那么美好,那么可爱,那么纯真,它在我人生道路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