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妈妈:
您好!其实我早就想给您写这一封信了,今天终于有这个机会写给您了。
从小到大我都很调皮,总是惹您生气。今天我在这里向您说声:”对不起,妈妈!”
妈妈,您是那肥沃的土地,而我就是那一棵树苗。您像阵阵春雨,滋润着我;您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伴我一天天成长……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而我以前却没有孝顺您,让我觉得非常羞愧。
您在我心目中是一个永远不会骂人的好妈妈。记得有一次,我和多多在玩游戏。很快我们就“入戏”了,就像古装片里的武打画面那样,挥舞着手中的刀。我学着电影里的动作突然来了个急转弯,直接蹦到了多多的后面,多多也很警觉,马上来了个360度转圈,可是转圈的时候突然摔倒在地,接着马上哇哇大哭起来。您听到了哭声立马从厨房跑出来,查看多多有没有事。我心里害怕极了,心想这次妈妈一定会责怪我的。正当我心里在打鼓的时候,您走过来对我说:“多多没事,你不用担心。但是你以后和弟弟玩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因为你是哥哥,要有哥哥的样子,不能做危险的游戏。”通过这件事,您又教育了我如何做一个好哥哥。
每当我犯错时,您从不打我,只是苦口婆心地教育我;每当我生病时,您总是在身边关心我、照顾我;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您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道题一道题的解释给我听,直到我听明白为止;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您总是耐心地听我诉说心中的苦恼。我时常在想为什么您会有如此好的耐性?渐渐长大的我似乎明白了:这就是母爱!伟大的母爱!是您用母爱包容了我,是您用母爱教育了我,是您用母爱开导了我。我在您的爱中渐渐长大了,而白发却悄悄地爬到了您的头上,我知道我应该要懂事了,不能总是要您操心。妈妈,您的儿子已经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照顾您,就像您之前照顾我一样。
亲爱的妈妈,我爱您!您辛苦了!祝您每天都开开心心!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子:梁伟民
2018年11月10日
当我抚摸过深深浅浅的铜器表面,当我凝视着老师傅专注的双眼,我知道,我们身体里一直有一种情怀,引领我们向前,那始终不变的情怀,是中国特有的情怀。
去年暑假,我去云南丽江旅游,便去找了个打铜器的老师傅做虎头纹的铜铃铛,没想到他的店面隐藏在偏僻的旮旯中,窄小的屋舍里,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铜器,墙上则挂满了字,他的字苍劲与柔情并济,潇洒中有大气。
老师傅看似朴素,却实实在在具有匠人精神,他待铜器、书法如待日月山川,每一个细胞都热烈跳动,那样热的衷肠,那样令人心动。
老师傅在虎头上一沟一壑地描出虎头的纹路,用一根细细的红绳穿过,挂上一颗藏青色的小玻璃珠,打上绳结,他把铜铃放在耳摇晃几下,发出了清脆的叮当声,这才装盒送给我。这是他特有的习惯,每做完一个铃铛,总放在耳边听一下是否清脆。他说:“这声音差了一点都不是我的手艺”。他的铜器都好似艺术品般被珍惜,他是一个有着古道热肠的手艺人。
他对铜器的深情一如既往,他拿着一把细细的小刀,在还没有制成的黄铜表面,用隶书方方正正、一笔一画写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他看似孤独,但我知道,当他抚摸过铜器的表面时,他已沉浸在自己一手打造的世界里了。
望着精巧的铜器,和那不停工作的老手艺人,我想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中国式情怀,我们的眼里看到了世界的广阔,心里依旧装着中国的好河山。
从茶马古道至今,打铜业已经绵延了千百年。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就倒映在这条历史长河之中。我们的民间艺术,古老手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掩藏于尘土之下,遥远而模糊,唯有我们灿烂的传统文化,无法让人忽视,有新的时代谱写中国独特的内涵。
难以忘记,那一天在古城的巷子里,杨树的叶子茂密,阳光下翻着亮片,闪闪烁烁,铜器被照耀成刺眼的金光。记忆的角落里,有突如其来的柔软闪现,而又熄灭,这短暂的闪灼终究会留下些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吗?我走近铜器,亦是在起走近中国。
那铜器明显有着中国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