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来到莫高窟之前,不知栩栩如生是何感。当我踏上丝绸之路,当我沉浸在那古老而又神秘的莫高窟壁画里时,突然就顿悟了。
导游带着我们,朝着一号窟走去。
古老沉重的大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露出了一片漆黑的沉重之色,透着、交织着丝丝深厚文化的味道。
我们小心翼翼地跨过那高高的门坎。门关上了,我们完全被包围在了神秘莫测的气息中。朝着黑暗,背对着外面透进来的一缕光明,一步步往里走,慢慢地,脚步变轻了,众人生怕破坏了那一份神秘与安静。
到了洞窟中心,导游打开手电筒,光明照进了前方的黑暗。
众人倒吸了一口气。
满堂的金碧辉煌。一个个佛像被雕刻得栩栩如生,正用充满慈爱的目光注视着这些为古老神秘的壁画慕名而来的旅客;旁边的雕花与真花一模一样,就好像被复制粘贴了一般。被光明照耀的壁画上的佛,那金色的眸子闪着古老的光,告诉我们他们曾经的辉煌。顶上的用金子做的莲花,尊贵的花瓣上蒙上了一层轻灰,为他披上了一层薄纱,尽管你知晓那是什么,但上面那似有非有的花纹,又让你看不透他。
美丽而又反复的花纹,千篇一律但又好像不一样的壁画,和顶上那些姿态万千的飞天图将你完全包围了,你只能闭上眼用心去记寻一切的美景、美画。
跨出洞窟的大门,门马上要关上时,我们还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一眼那藏着精美壁画的地方。
多么好的绘画创作!这古老的文化如此灿烂,一定能启迪现代人们的心。
歌声清悠,梨花清耀,唯数不多的童年时光中,每一个充斥着蝉鸣声的仲夏都是这样的歌声将我带入了梦境中,梦中还有一股淡淡的,缓缓的风……
奶奶总是在乡村的田埂上漫步着,那时,她的手中一定持着一把蒲葵扇,在骄阳之下为她带来一丝又一丝的凉意。而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制作蒲葵扇,我要先从葵树里挑选完整的蒲葵叶,平坦放置再晒干,葵叶变干之后要烘至枯黄色,然后修剪边角、将葵叶制成扇子的形状最后再画上些图案,蒲葵扇就完成了,每一把扇子都凝结着奶奶的心血,上面有着植物的清香和奶奶的汗水。
奶奶手中的蒲葵扇不单只有扇出小曲的魔力,同时也有驱蚊赶虫的功放。
夏日的夜晚,蝉明声一阵一阵吵得我心烦,加上几只怎么也驱不走的蚊子,一会儿在耳旁叫,常常顺道吸口人血,再回去安眠。
出来乘凉的蟋蟀喜爱跳到人上透透气,又一蹦一跳回到草丛里沐浴月光,见到光线就扑过来的飞蛾也爱在人身旁兜转几圈,又自打无趣地飞向更光亮的地方。
奶奶总爱拿手中的蒲葵扇帮我拂走这些想与我亲密接触的小家伙们,她想让我享受清风渐徐和繁星满天,像皎洁的月光一般一尘不染。
而她手中的蒲葵扇则像极了行走江湖的道土手里的拂尘,或许,它们本就为同一物什吧,拂尘能拂除尘迹,驱赶虫蚊,亦能扫去烦脑,只不过是沸尘拂它的超凡脱俗,葵扇扇我的清凉至上,“时时勤拂拭,匆使惹尘埃”,不错的,奶奶除了有慈样的脸,还有明净的手,时刻为我扇去烦脑,带来惬意。
后来在城市里的日子,再难见到那样好的蒲葵扇,也再难拥有那样一个美好的,充满着自然气息的夜晚了,我也终是明白了为何故乡的月更圆,正是因为它象征着团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