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出“举头望明月“,多少人会不由自主地说出”低头思故乡”呢?这些人似乎可以用三个字概括——中国人。从牙牙学语的稚龄小儿到白发苍苍的海外华人,这首诗仿佛是刻在血液中的密码。而这首诗的作者叫李白。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座山,那么最高的山峰就是李白。如果没有了李白,我们的生命会是怎样的呢?
如果没有李白,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将会不复存在。我们不能感受“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不能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美景;不能体会“我寄愁心与明月”的不舍之情,更不用在课堂上激情满怀地背李白的诗。
如果没有李白,当我们在工作上得不到赏识的时候,就没法说出“天生我才必有用”来安慰自己;当我们遭遇到了困难的时候,也不会说”长风破浪会有时“;当我们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时候,你也不会、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来”。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熟悉的中国会变得模糊起来。不知道桃花潭有多深,不知道蜀道有多难,更不知道庐山瀑布的长度。白帝城,独亭山这些地方的美景,怕是要减少许多。峨眉山的月亮也失去了光彩。
如果没有李白,中国人的生命将显得多么苍白无趣!
感谢盛唐旷世中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
知识是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桨,情感智慧是风帆,人是知识的孩子。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因为语文,我们思维活跃,因为语文,我们目光远大,志存高远,也正是因为语文,我们的翅膀飞翔,情感绽放。我们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极其重要。要提升语文素养,我们从三方面入手:课堂有效学习,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
首先,课堂有效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所谓有效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学与问,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途径。正所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个人都会有疑问,都需要学习,课堂就提供了这么一个学习途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学到前人总结下来的很多经验,学习到很多理论知识。对于某些不懂得理论知识在课堂上也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在大家的讨论中得到解决,习得知识。课堂上的学习为大家提升语文素养提供了一个途径,课堂上学与问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所以说,课堂有效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
其次,课外大量阅读可以开拓眼界,丰富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有助于补充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读《西游记》,我们能学习孙悟空的疾恶如仇的品质,读《红楼梦》,让我们明白到封建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水浒传》,我们可以知道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事迹。这些书籍都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增添了色彩,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弥补了课文缺少的内容,使得我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最后,社会生活实践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社会生活实践有利于从实际出发来检验我们的语文素养,让我们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就像孟子周游列国去宣传自己的主张,不断用自己的知识去创新知识,为大家所用。《西游记》的唐僧去西天取经,久经八十一难终得真经,这都毫无疑问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的重要,它是我们语文素养体现与提升的关键,没有社会生活实践,就没有语文素养,只有做到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语文素养才会有所提升,任何的知识与能力素养,最终都是由实践来体现,实践才会出真知。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要提升语文素养,我们要重视课堂有效学习这个基础性工程,只有基础打得好,路才会坚固;要养成课外大量阅读的习惯,丰富我们的内涵,路才回走得远;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我们的语文素养才会变成能力,让生活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