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在一万片雪花中没有一片是一样的。其实,人也是一样,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想法,一万种不同的心情。我的心情也是一样变化多端的。
有首歌怎么唱来着?心情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我的心情那可是说变就变。有一次,我在下课时和几个同学聊天,正聊得高兴时,突然有个人找我借书,我的性格是在班上算相当好的,口碑也不错。可问题是,找我借书的不是班上的调皮鬼,也不是我们班上的“蝴蝶,”而是我们班上的同学“粘皮糖”,出了名的怪人一个。只见他脸上露出诡异的笑容,还没等他开口,我就要吐了,刚才还开开心心的我,心情来了个急转弯,一点都笑不起来了。我赶紧躲开,回来时,头上仿佛还有几朵阴云在盘旋。最后,我还是把书借给了他,因为我要有个好心情。
当然,心情也要有快乐的时候,如果天天都生气,那该有多累啊!我开心时,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优点都跑到我身上了。不像平时我脑子一发热做错事,被老师给罚得不要不要的。我的心情其实是跟着我所做的事情而变化的。我考了好分数,我会为自己而高兴;做了错事,我会反省,会为自己为什么要做错这件事而生气;还会惹妈妈生气批评我。我也会在伤心之余感到后悔,心情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啥味都有。
我有时想想:心情还真不能随便变化。你的行为会因为你的心情让你吃苦,会让你开心,所以,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好好思考后果,考虑下别人的心情和感受,你就能躲开人生道路上的坑。躲开伤心,拥抱开心,拥有好心情!
我的爸爸是一个南方人,也是一个标准的老“饕餮”。他不仅十分热爱美食,而且热衷于亲自下厨烹美味。只要看到爸爸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的心里就不由自主的钻出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
每逢双休日,爸爸便早早的去市场买菜。爸爸买鸡鸭、各类河鲜海鲜时,一定要挑鲜活的;买蔬菜时,一定要挑鲜嫩的,每次都会用手掐一掐,感受食材的质地。一言一行,都是标准的南方人的要求和做法,而这也是烹出鲜美佳肴的密不外传的法宝。
从市场回来,爸爸开始细细地择菜。绿叶菜尽量用手撕,而不是刀切;瓜类会根据菜品的需要,切成或薄片,或寸方,或小小的菜丁;块茎类,比如他切的土豆丝,刀工神奇,细如发丝,晶莹剔透;肉片肉丝,也是恰到好处。
爸爸偏爱炒、煲、蒸这三种做法。爆炒类,比如爆炒皮皮虾,爆炒黄蛤,爆炒蒜蓉青菜,回锅肉,竹笋炒腊肉……劲辣脆嫩,十里溢香;煲类,比如香菇煲鸡,红烧兔子煲,杏鲍菇煲排骨……汤醇汁浓,齿颊留香;蒸类,比如蒜蓉粉丝蒸大虾,剁椒鱼头,清蒸波士顿大龙虾……味鲜汤清,软糯飘香。但我最爱的是爸爸做的河鲜和海鲜!无论清蒸还是爆炒,总能成功的霸占我们的味蕾,攻陷我们的五脏庙。比如爸爸做的红烧大鲤鱼、清蒸珍宝蟹,总是让我和妈妈百吃不厌,总是引来我和哥哥的风卷残云,总是食客沉默,筷勺交响。
除了这些,爸爸还擅长很多地方特色菜,比如粤菜中的白斩鸡,白灼虾,鲍鱼煲鸡;比如川菜中的辣子鸡,酸菜鱼;淮扬菜中的狮子头……每次筋疲力尽的学习之后,爸爸总是及时端上他精心烹制的饕餮大餐,那沁人心脾的香气顿时就如同一股清泉,由上而下,从鼻腔到肺部,再到腹中,涤荡我的身心,令我瞬间灵台清明,食指大动。大饱口福后,我又精神抖擞地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在每次大快朵颐之后,我总是好奇地问爸爸:“要放多少调料才能做出这么美味的佳肴?”爸爸说:“适量。”我追问:“适量是多少?”爸爸:“就是适量。”可我一直在求证,“适量”究竟是多少?可惜至今尚未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爸爸这个老“饕餮”的座右铭,也让我无法自拔地爱上了舌尖上爸爸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