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天气预报说这一天要下雨,将不可能看到月亮的。于是,我们家就提前过中秋节了。
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阳台上赏月。那时凉风习习,月亮只露出半边脸儿,好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她悄悄地拨开云雾,圆圆的,像一个大玉盘。那么明亮地对着我们微笑。我不由得想起了月饼在中秋节吃的来历。据说元代,朱元璋以互赠月饼的方法,把纸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呼唤众人起义。圆圆的月饼象征着吉祥、团圆,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成了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对着月饼紧咬了一口后松开,惊奇地发现,咦!我手中的月饼不就是一个小月亮吗?可真的是太太有趣啦!
赏完月之后,姐姐提议,我们来做一个有关中秋的诗词接龙赛吧。我连举双手赞同。又抢先背出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姐姐不甘示弱,她背诵出了苏轼的《中秋月》。接着,妈妈也背出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轮到爸爸,他停顿了一会儿,抑扬顿挫地念出了:“月儿明,月儿亮,月光照在酒瓶上……|”的打油诗,此刻,我们个个捧腹大笑,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
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过得真欢呀!不仅看到了美丽的月亮,又学到了知识,真是一个快乐的夜晚。
寒风呼呼地吹着,刮在人的脸上,像刀子割的一样,还不时地往衣领里钻,害得人得紧紧地系起围巾缩起脖子。我们一家三口终于进入了地铁站,寒风没有了,却还是冷飕飕的。
车站里的人很多,显得非常拥挤,尤其是站台前排着一列列长长的队伍。随着广播里的提示声结束不久,一列地铁缓缓地进站了,车门刚一打开,沙丁鱼一样的人群一拥而上,和下车的人一起堵在了车门口,有的往里挤,有的往外涌。我们一家三口手拉着手也赶紧往里挤。我个子小,挤得快了一些,妈妈跟在我的后面,被人流簇拥着,怎么也进不来。终于,人流小了,妈妈刚抬脚想进门,却不料列车的大门一下子关上了,他们进不来,我也出不去了。随着列车缓缓地起步,我着急地拍打着车窗,爸爸妈妈也着急地跟着列车奔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嘴里还喊着什么。随着车窗外一片漆黑,列车已经出站了。对于一个除了上学外没有离开过爸爸妈妈身边的三年级孩子来说,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过的,我顿时吓得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拍打着车窗,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妈妈。
“你再这样拍下去,地铁就要被你打坏在路上了。”耳边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让我的手和哭声一下子停了下来,愣愣地看着眼前的这个叔叔。他大概一米七八的个头,深灰色的夹克,肩上还挎着一个公文包,头发平平的,一脸笑意地盯着我。他看我停下来,就蹲在了我的面前:“小朋友,你都是小帅哥了哦,一哭的话可就不帅了。”说完,又帮我抹了抹腮边的眼泪,“是不是和爸爸妈妈走散了?你知道爸爸或妈妈的电话吧?这样吧!我把手机借给你用,给他们打个电话,待会你在下一站等他们不就行了吗?”我一听,对呀,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接过他递过来的手机,输入爸爸的手机号码,刚听到“嘟”的一声,那边的电话就接通了,原来爸爸也一直在等我的电话呢。和爸爸约定好了下一站等他们后,爸爸就挂断了电话。
把手机还给那个叔叔后,我并没有轻松下来,仍然有些焦急、紧张。他好像看出了我的紧张,就和我聊起了天,问我是那个学校的,上几年级了……最后还对我说他下一站就到站了,会和我一起等爸爸妈妈的。听他这样说,我感到阵阵的温暖和感激,心情也不知不觉地放松了下来。
列车到站后,我们一起下了车,在旁边的休息凳子上坐了下来,等着爸爸和妈妈。好在时间没过的太久,下一趟列车就进站了,我马上跑到站口,东张西望地寻找着,很快爸爸和妈妈就出现在我的目光中,我激动地向他们跑去。当我们走到休息凳的时候,那个叔叔已经不在那儿了。爸爸赶紧打电话给他表示感谢,他只是说不用谢,让我们赶紧回家之类的话。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年的时间了,但是每次想起来,还是觉得非常温暖,这种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