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一直以来都得到传出和发扬。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继续发扬下去。
——题记
我爱读诗词,更享受读诗词那种感觉。“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即使有时候读不懂,读多了,自然就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诗词读多了,就会潜移默化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考试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内心又不甘如此,总有着一个信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春天来临时,行走在乡间小径,抬头,低头,看见的都是春天的气息,心中的春意就会不由自主地被萌发出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可是,在春天刚刚过去后,到处寻觅春天,却不见踪影,忽然又想到远处的山上还有盛开着的桃花,心中就会泛起一丝惋惜之情——“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诗人在初夏时对池中荷花的描写。在初夏时,我们又会想起苏轼在《阮郎归*初夏》中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描写初夏时环境清幽的特点,令人回味。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秋天回来了——这是菊花的季节。秋天是一个风雨摇动的时节,会让我们略带悲感,可是,值得喜悦的是,秋天还有菊花。因此,我们看到菊花的时候,也总会想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冬日的阳光照到身上,我们会觉得温暖在身上流动着。两眼望去,在这白茫茫的世界里,竟闻到了花的香味,抬头望去,那是梅花傲立在寒冬中,心里不由得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其实,诗意一直都在,只不过我们的忙碌把它遮蔽了,诗意随时会醒来,而我们应该有一颗“诗心”。
心中有诗意,感觉有乐趣!
我是一头小狼,我和我的家人一直生活着在大森林里面。
我们在森林里捕咬猎物,学习生存技巧,我与我的伙伴们在溪边玩耍,我的父母在森林的边缘划分领地,以防外面的狼进来,我们生活地十分快乐,虽然有时也会受到生命的威胁。
一天,我们的领地上来了一群奇怪的东西,他们的四肢都很长,我们不友好地瞪着他们,他们四散分开,突然,他们丢出了一张不知什么东西织成的大网,我们被盖在了下面,任凭我们怎么咬也咬不断那张网,后来我们背上被扎了一下,就失去了知觉。
当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圆形大洞里,里面环境很陌生,还好家人、狼群都在,但我还是没有放松警惕,这时从天上落下了一块肉,却谁也没有上去咬,可是肚子饿得要命,一只幼狼再也忍不住了,上去就咬了一口,我们看它平安无事,心就放了下来,这时,接二连三地落下了几块肉,我们顾不上那么多,就争抢着吃了起来。
过了几天,我们见自己平安无事,就渐渐放心下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但我们心中却越加地怀念过去自由的生活。我们想要森林中的花草、小溪,而不是现在的假山;我们想要捕咬猎物时的刺激,而不是现在手到擒来的食物;我们想要森林的生机勃勃,而不是现在的死气沉沉;我们宁愿被老虎死死地盯着,也不愿像现在这样被一群丑八怪盯着、研究着。
即使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大森林的渴望,却也只能每天这样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我们想过逃走,一直用爪子刨着冰冷的地面,可惜这混凝土的地面太硬了,爪子都破了,也没能刨出一点儿的坑。我们我们想绝食,可还是没能离开,反而都快要被饿死。我们急切地等待着,盼望着能重新回到森林。
直到有一天,我们被另一群人用同样的方法抓走了,我们从昏睡中醒来时,发现我们回到了原来生活的地方,我们欢呼雀跃,十分高兴,终于我们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
啊呀!这里才是我们的家啊!也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自由地生活,渴了喝泉水,饿了捕食,这样的日子才是最美好、最温馨的!简直太惬意了……自由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