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阳倾斜照入门框,将老人佝偻的身影映入屋内。屋内的陈设十分简单,一张老旧的木桌和几张椅子,一部几乎不开的黑白电视机,加上一部旧式的座机,一盏摇摇欲坠吊
灯构成了老人的家。老人倚在门边,期待地望着那一处转角,似乎在等候着什么。
座机内,发出了沙哑的声音,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里边传出,老人连忙点头,又拭去眼角的泪水,忍住抽泣,与电话中的人又寒暄了许久……老人不舍地放下电话,许久过后,终于从思绪中拉回,开始忙碌。屋顶上的炊烟还未消散,在屋顶上徘徊着。屋内的桌上,摆上两道菜,两个碗和两双筷子。老人坐在门前,十分焦急。急促的脚步声从小巷传出,“妈!”一句急切的问候,夹杂着满满的爱,荡着老人多年来从未晃动过的思绪。一位年轻的小伙走出,一个健步到老人身前,抱住了老人!大滴的泪水落在了地上,二人轻轻地倾诉着什么……
次日,老人在门外忙着。怀里抱着的茶棕色的土罐子里,装着老人给儿子带走的腌菜。可以放许久,她生怕儿子在外头饿着。嘴里正呢喃着什么,不时用手背擦着额头细密的汗珠。她佝偻的身子不停地抽泣着,嘴里却念着“今天有点冷,抖抖身子,暖和。”房间里,儿子将一张照片紧紧的攥着,泪水大滴大滴地落在泛黄的照片上。照片上的老人,笑得愈发灿烂。午饭,母子二人不语,将头埋着,谁也没有说话。
饭后,儿子背起包,包里装着土罐子,土罐子里装着腌菜,腌菜里装着老人满满的爱。爱里,却是无声的等待……儿子包中的照片,已经干了,变得褶皱起来但却让它显得更加得平凡,它早已不知湿透过几回了……
门前,有一双深陷的脚印。老人的背越来越驼,老人也年迈古稀,却一直都在,默默的等待着。等待那一阵熟悉而急促的脚步声……
古有众多美女:商朝的苏妲己,西周的褒姒,越国的西施,唐朝的杨玉环,三国的貂蝉……那么,假如我回到了汉朝,是否能一睹那王昭君的风采呢?
假如我回到了汉朝,还是那个战乱年代。我只是众多小兵中的一员,因贪生怕死,冲锋总是在最后。匈奴之人天性凶猛善战,皇上最终以和亲平息战火。
皇上身边没有恰好能送去和亲的公主,便从后宫中挑选。那后宫中竟是些娇生惯养之人,谁又肯吃那北方黄沙苦?而“名不见经传”的王家昭君,却挺身而出,甘愿当和亲人。“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久,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难得“一生一代一双人”。
当城门大开时,我们看到昭君倾国倾城的容颜,不禁惋惜,感叹“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你抱起琵琶“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我感到一滴苦涩的雨从天上坠落,直砸我的心房。又看到一只大雁从前方落去。啊,那不是雨,是泪,大雁的泪。这时,我才发觉,自己早已泪水成行!
昭君用她一个女子的肩膀,扛起了整个西汉王朝,用她一人换来了近大半个世纪的和平。“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原来,我泪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给予她的心疼。她怎可负重如此,以一己之力将怨妇的泪、征夫的抱怨和无数个破碎的家庭全系于自己的心头。
她的妖娆不似如此,却依然舞遍江山;她的笑容倾国倾城,却藏尽了泪光;她的才德不限至此,却仅弹一段悲曲;她的心于世界来说多么渺小,却温暖了盛世的迷茫。假如我回到了汉朝,我一定以我的泪,为她化作一弯忧伤的钩月,陪她走远,走远……
假如我回到了汉朝,假如,一切都只是假如,散了,终是黄梁一梦。但是,我想问:昭君,你过得好吗?当年“城门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看啊!史书将你记载,把你勾勒得不似凡人。哦,或说,昭君你本就不是凡人,只是看到这凡世之苦,情愿坠入滚滚红尘中,以安宁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