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当我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会想起我以前的故乡。
晚上十点多,我终于把公司里的事搞完了,急匆匆的往家赶着,天上的星星眨巴眨巴着眼睛,像是在说着欢迎我回家的话,微风拂面,不骄不躁的,真是令人心旷神怡,不一会儿的功夫,我就到了目的地,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这里的环境,比以前更好了,河水干干净净的,犹如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花园里的花儿在微风的怀抱里尽情的跳着舞,各自在暗地里卖弄着自己的舞姿,别提是一幅多么活色生香的美卷。这里的建筑更高更大更多,高楼大厦被一条条笔直的柏油路包围着,宛如一条条巨龙,公路的两边都是路灯,照得如同白昼,哪怕是晚上出行,也是很方便的一件事。公路上的交通都不是交警在指挥了,而是机器人。哟!一辆车闯了红灯,看那个机器人指挥员,直接伸出另一只手抓住那辆车,然后进行考题,看它的样子多威武,多神气。
回到家,我感觉这里的科技比以前变化更大,家用机器人,智能感应门等等都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不过没有变的是我那亲爱的妈妈,当我回家,见到20年未见的妈妈,虽然岁月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但妈妈的神采依旧,我满怀激动和喜悦去拥抱妈妈,感觉心里的某一块被填满了,是那么的暖……见我回来,妈妈做了一桌子的拿手菜,我迫不及待的尝了一口,嗯,真香!不变的不仅有妈妈的神采,还有她那可心的饭菜……
这就是我的故乡,我希望它一如既往地永远陪着我!
回到房中,看到书桌上搁着的手机,突然就记不得先前想做什么了。或许是要不受干扰地写作业,或许是进来找一本参阅的书。这个点,大家都放学到家了,手机屏幕忽闪忽闪,提示着新讯息的到来。我下意识地拿起它——他们,都在干什么?
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各种各样的信息应接不暇。像一个批阅奏章的帝王,看完“各方报道”放下手机时,手表上的指针居然已指向九的位置。
我记不清我是什么时候拥有手机的,也许是一年前,也许是两年前。刚用有它的那一刻我是喜悦的,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喜悦渐渐被冲淡了。我不再拥有与朋友们间怎么也讨论不完的话题:“去哪儿玩了?”“最近怎么样?”“有什么目标没?”——一切的一切,朋友圈把什么都解释清楚了。
仍记得,离今天最近的一次家庭聚餐上——既然手机中有更多更新鲜的资料,大家又何必坐成一圈讨论关于成绩的老套话题呢?既然有微信红包这类更有趣的功能,又何必把现金塞进红纸袋,你给我我还你的互相推辞呢?在节日的“喜庆”氛围的笼罩下却是老人们的尴尬,孩童们的疑惑。
不知从何时起,似有那么一个圈将我们的生活牢牢的围住了,而我们却毫无自知。山河远阔与亲朋好友,尽在“掌”握!我们看到了所以我们满足了,不再有进一步的要求。口口声声要说走就走的旅行,要迈出舒适圈奋发努力,但在拿起手机的那一刻就已经输给了诱惑与懒惰。
朋友圈,生活圈,舒适圈……圈多了,圈住了我们的思维,锁住了我们的心灵,挡住了前方的风景。
放下手机,让你我间抬眸相对成为世界上最短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