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到了,小猫花花和主人去商店买了一个特别大的月饼,准备一起分享美味。
到了家里,主人把月饼放在了桌子上,然后就去拿小杯子和小盘子了。这时,小猫花花看见又大又圆的月饼在桌子上,它的口水立刻就流下了三千尺。花花再也忍不住了,它飞快地爬到桌子上,想独自饱餐一顿。就在这时,主人发现了这一幕,马上说:“别动,别动!”小猫花花吓得连小心脏都飞了出去,一边嘟着嘴,一边跳下了桌子,好像在说:“哼!主人真小气!”主人似乎猜到了小猫花花对自己的不满,就走了过去,安慰花花,然后说:“等我把家里装扮得漂亮一点儿,就跟你一起分享美味,行吗?”花花听了,一边挥舞着毛绒绒的小爪子,一边摇着尾巴,似乎在说:“好呀!太好了!主人最懂我的心思了!”主人好像听懂了猫花花说的话,又立刻忙碌起来,因为他准备和花花大吃一顿。
一切准备就绪,小猫花花和主人一起分享美味,他俩吃得肚子就像一个大皮球,圆圆的。没过多久,主人和花花就把月饼吃了精光,连渣也不剩,主人摸摸肚子,对花花说:“我们去赏月吧。”
盛夏的中午,与外面嘈杂的蝉鸣有鲜明对比的是这家图书馆。就算是图书馆,也太过安静了。没有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甚至没有翻书声。因为人们仅想找个清凉安静之处看手机,而手指触碰屏幕是无声的。
他也看中了图书馆的清净,来这里与同事碰面。他是当地百名报社的编辑,老板看重他,因为随着电子阅读时代到来,许多与书纸文字相关行业都受了打击,而他善于从朋友圈中收集材料,使报纸迎合年轻人的观点。使他们的报纸颇受欢迎。朋友圈是他的工作和娱乐方式。
这次碰面是来商讨下一期的素材。因为朋友圈中不与之前重复的新奇观点越发难找了,他正在为此发愁。碰面后的商讨成果不大,临走时朋友从书架上拿来一本《不可替代的纸质阅读》推荐给他:“这种好书也值得挖掘素材,它的观点不合潮流吗?你就没事读读,别每天工作下班都看朋友圈啦。”他忘了一眼旁边看着手机的人们又望着门可罗雀的图书馆,突然来了兴趣“我倒要看看它是怎么讲这个道理的。”
成天坐在屏幕前的他想好好读些书了。但回到家,他又点开了微信朋友圈。显然他忘了这本书,想缓解自己的精神疲劳,顺便找些素材。又过了些天,离交稿不久了,他将最后希望都放在那本书上,为了工作,他开始好好读书了。当心离开了屏幕,目光投向白纸时,他发现书里说的有那么点是对的,当他的心随阅读静下来时,他更觉得这是有道理的。他感到自己通过一页页白纸与作者有了共鸣,仿佛作者对他说:“纸,书籍,阅读,不能被替代被忽略啊!”为什么不把这个道理讲给大家听呢?他连夜赶工完成了编辑。
通过这份知名报刊,写在纸上的这个道理在当地被广泛知晓,得到认同。这本书也出了名,这份报刊推出了这本书的系列解读专栏,向人们发出“纸质阅读,全民阅读”呼吁。
图书馆里,又有了“沙沙”的翻书声,人们逐渐注重纸质与电子阅读的协调,在《不可代替的纸质阅读》的呼吁下,“全民阅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