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每个人都有独具特色的风格,每个人都有五光十色的风采。当然,我也一样。
在众多爱好中,唯有书是我最爱、最不愿舍弃的兴趣。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书,便有了知识,更有了无穷无尽的宝藏。
在小学时,一周最宝贵的时光就是星期日,因为这一天我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有一天我和爸爸打算去人民广场放松一下,可是当经过新华书城时,我拉着爸爸一溜烟冲了进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小时……我还是不想走。爸爸着急地说:“我还有事先回家,你看完赶快回家!路上小心点!”结果呢,我一直看到下午,妈妈来了才把我拉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我最亲密的知心朋友,也是我最博学的无声老师。它帮助我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难题,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读书,踏踏实实地学习,定能勇攀科学新高峰!
可我不仅仅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我更是舞台上激情飞扬的“钢琴王子”!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努力,能做好就尽力做好”,这是小学英语老师常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有一年暑假妈妈想让我去考钢琴八级,我心想:其他同学都能过八级,那我也能行!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从那天开始我每天下午写完作业后都要练琴一小时。学完一首曲子就开始背曲谱,却怎么也记不住。“可能我练习太少了吧。”我心想。于是便把每天一小时练琴增加到两个小时,有时还会练三个甚至四个小时。就这样每时、每天、每周不知疲惫地反反复复地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背下来了所有曲子。考级那天,我入情地弹奏着优美的曲子,琴音好像从我心里流淌出来,缓缓变快,再缓缓变慢,渐渐变强,再渐渐变弱……
开学前夕传来我考级通过的消息!一个暑假的努力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努力,只要全力以赴,必然不负初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与风格,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努力拼搏,丰满羽翼,逐梦而飞!
桐花满地萧音随,街巷背后有中风。
暑假期间,去台湾游览,来到导游所述的著名小山巷九份,去体会台湾建筑及文化的深韵。
小巷的每个街道都平分秋色,建筑虽是如导游所述的中日风,却更偏于日风。我也不知不觉之中跟丢了大部队,来到了较为清冷的街道。
街道并没有多少人,待我漫不经心地掠过一家家店铺时,也只这一眄间,望见了这家建筑中国风的店铺,店铺地毯上散满了白色的桐花干花瓣,再住内走去,这也才发现了店主。店主是一位台湾女子,那位女子身穿件玫瑰蜜合色衣裙,与地上铺着的干花桐花瓣互相衬托,盎然放出一抹光彩。后向周围望去,这一橱橱间放着的竟然是青箫!这在于中国大陆中的青箫竟会在台湾出现。那位女子似乎看到了我的惊讶,用着甜甜糯糯的音调说:“一会有表演。”
时候不久,街道集了些人,女子也开始表演了。就在她拿起了青箫的那一刻,我分明感觉她的神情变得清澈明透,如同清晨时花瓣中央的明露,她睫毛间的轻轻一眨,如胭脂般动人的明媚,瞬间流转光华。
女子的手指轻按箫上,双唇依在箫口,手均匀放在小孔上,轻轻吹动,不同于青箫原本有些刺耳的音色,多了几分压致性的效果,是轻缓的。如同早春三月对未莘的草一样,而后音调渐渐升高,如同花旦探嗓般的音色,令街道上的诸位神情微微一滞,随后,音色愈来愈激烈,愈浓愈浓的情感仿佛受刺激般,一迸即发。一种太过于了解凡事,显得与俗世有着疏离感,一种“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相思感,情到深处,箫音也到结尾,让人流连忘返。一支小小的箫竟能奏出如此丰富的情感来,将《梁祝》这首中国经典之曲奏出淋漓尽致之感,使人们禁不住去抢购青箫。
一支小小的箫竟能使一条街道由冷清转为热闹。它的背后正是因为有着中国千年的传承深韵,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份底蕴。如今,青箫也被传于台湾,它的背后,更是象征两岸关系,不管台湾与中国经历多次分离还是结合,而言,我们有着共同传承,两岸是一家。
青箫背后底蕴深,传统文化连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