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可以称得上“印记”的事太多了。就在昨天,又有一个“印记”诞生了。
那时,老师正让几个同学下发批改完的试卷。我双眼直勾勾地盯着那几个同学,等待着那张试卷落在我的桌面上。可是,他们连朝我走来的迹象也没有,看着他们手中的试卷逐渐减少,我越来越焦急,嘴不由自主地张大了,拳头不由地握紧了起来。直到最后一张,仍不是我的试卷。
这时,老师尖锐的声音传入了我耳中:“谁没发到试卷,举手!”霎时间,我整张脸涨得通红。手缓慢地举了起来,好像有千斤重物压着。
“没写名字!在垃圾桶里呢!”不知是谁这么说了一句。
什么?垃圾桶里?我不敢相信,我竟然没写名字?我的试卷竟然在垃圾桶里?怎么会……我顾不得多想,赶忙向垃圾桶大步走去。
那时的感觉,可是“印记”中的“印记”。我拧紧着眉弯着腰,双手直滚出一粒粒米大的汗珠。到了垃圾桶前,我曲着腿,将左手的两根手指伸过去,捏住那张皱痕满满的试卷,往外一提,赶紧往座位走。当时,我连头也不敢抬,恨不得闭紧双眼,爬回座位,生怕看见那三十多束异样的目光。我相信,这感觉,一辈子也忘不了。
回到座位,我终于舒了口气,随即,我赶紧将折痕纵横交错的试卷碾平,然后,深吸一口气,努力冷静下来,听老师讲评试卷。
昨晚,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这“印记”一次次在我脑海里盘旋、回放……希望这“印记”能让我收获些什么,至少,类似的错误以后可别再犯了。
那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来到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
那里飞机不能直达,下了飞机后,要坐一段时间的车才能到达大草原。
坐在车上,我把头伸向车窗外,那带着一点儿青草香的清新空气扑鼻而来,只叫人舒服。我心想,如果我现在骑在马上就好了,可以更好地观赏大自然的杰作——连绵起伏、苍翠欲滴的山丘、一碧千里的大草原。
咦!草原上为什么会有弯弯曲曲的“镜子?”我惊讶地瞪大眼睛,挑起眉毛,问妈妈,妈妈笑着回答:“这是草原上的河流,不是什么镜子。”我仔细的看了看那面“镜子,”嗯,的的确确是条河,微风拂过,它那蓝如宝石的河面上,有波纹在轻轻荡漾,好似在跟蓝天媲美。
车马上要到达目的地了,因为我看见的那白色的像包子一样的,被蒙古族人们装饰的很漂亮的蒙古包。
车停下了,我快速地从车上下来,因为我迫不及待的想体验蒙古族人们的生活。我看见了几个蒙古人民笑着来到我们身边,他们握了握司机和我们的手,随后用蒙古族的语言说了几句话,可能是在说:“欢迎你们”之类的打招呼的话吧。
有几个蒙古族的叔叔把我们带进了他们居住的蒙古包,蒙古包里面干净而整洁,还有两位蒙古族姐姐,他们见到我们来了,连忙跑进蒙古包里的小房间,端了几碗热腾腾的奶茶,和大盘手抓羊肉来款待我们。
吃完后,我们来到大草原上,看鄂温克的少女们跳舞。他们都有高挺的鼻子,会说话的眼睛,小巧的嘴巴,漂亮极了。她们跳的是民族舞,十分优雅又十分欢快。我们还看了套马、赛马等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表演,真是大开眼界。
呼伦贝尔大草原,真的很美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