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安静地阅读作文700字

admin 初二作文 2023-09-21 116

沏一杯清茶,慢慢饮用;拿一本好书,静静阅读。

幼儿之时,每当奶奶忙完家务,她都会领着我到阳台上读诗。每当橘子盛收之季,奶奶配着橘子给我读诗。金黄色的橘瓣包裹着丰满的橘肉,在嘴中爆破,引来一丝凉爽。每次,奶奶都会叮嘱我:“橘子核可不能吃,吃了那可会长成大树,变成怪物的。”懵懂无知的我只知道那甚是可怕,只好乖乖吐出橘子核。在这没有嘈杂的声音的村子里,我随着奶奶读诗,享受着这般美味。金黄色的阳光,洒在奶奶脸上,是那么的和蔼。

渐渐长大,便读得《十万个为什么》,书中讲到“橘子核的奥秘”这才知道,奶奶当年织笼的善意谎言。而我却再也没有吃到过盛过当年橘子的美味。不管何来的橘子,可以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白驹过隙,转眼间,我也渐渐长大,而奶奶也渐渐变老。奶奶的文凭有限,况且奶奶的视力也很不好。这便大大的妨碍了奶奶读书。读书对于奶奶来说,可谓“一日不书,万事荒芜”。孔子的《论语》为奶奶所爱。甚至就连睡觉,奶奶都喜欢听书睡觉。

那日,我给奶奶诵读此书,一字一句的把翻译也读给她听,只见奶奶她认真的听着,似乎又对这孔老先生说的做人道理有所领会。时常,我为奶奶读书,她又另教我做人的本领,而我,也渐渐的在读书与听教中成长起来。夜深人静,鼾睡声随着而起,回头望到,昏黄的灯光下你显得格外沧桑,头上的银丝分外的刺眼,皱纹纵横交错在你的脸颊上,雀斑竟有那么突出。我受奶奶的教诲,从“床前明月光”到“报得三春晖”再到“德不孤,必有邻。”我渐渐长大,而您却日渐衰老。

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我乐于合上书时,不禁泪流满脸,乐于花一个午后阳光去品书,更乐于闲走于花香小径,静静地享受着可触墨香飘逸的书,在书中,不止步的寻找追求,享受阅读。

纵观往事,我愿安静地阅读。

儿时在乡下与顽童们耳濡目染了身野蛮本事,回城后那般浮躁的心性却是与父母寄予的名媛思想大相径庭——兜兜转转,便寻了名礼仪老师。殊未曾想,他用德行提灯为我照亮的路,使我至今铭心感激。

先生白净儒雅,却无孔乙己般的迂腐气,倒使人易于亲近。先生爱饮茶,我犹记那池锦鲤旁的红泥茶座,初来时满心不甘地坐于炉前,捧茶如牛饮,还要挨着时辰。

“这是菊茶,”他沉稳地开口,“晋陶渊明独爱菊,他放弃仕途归隐田园,生活清苦,但摆脱了功名世俗,又何不怡然?”

我心下被故事吸引,不禁移了注意力,盘膝于蒲团上看他熟稔地泡茶,他的手法轻灵而神情肃穆,宽袖在举止间微动,如琴师在临风弹奏。

“啜苦咽甘,茶也。生于幽谷峻岭,超然淡泊,人生亦如是。”我似懂非懂地点头。当时年少浅薄,现今为利禄功名愤懑时,每捧清茶啜饮,便想起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如清风拂去内心尘埃,归于宁静。踽行在人生路上,免不得被蒙蔽双眼,而教诲却似灯火,在名利的阴暗面内璀璨如星河,逢利令智昏时便徒增清明。

犹记先生带我出街,于盛夏穿梭于市集,见中年妇女们围着老农争执。我私想这般吵嚷是可鄙的,正欲避远,先生却兀自蹲下身挑拣。

“两块,不还价!”老农余怒未消,脸胀红得煞人。先生颔首,未待称量便付了钱:“天热,东街树多,人也不少,生意好做些。”老农缓和了表情:“收成差,回本不错喽,少见您这种通情达理的主顾了。”先生报之微笑,老农黑瘦沧桑的面庞也流露出暂掩愁苦的笑意。

“勿以善小而不为,你所给予的善意,比钱财更重要。”这番话我确是仍记得,逢地摊买物价钱合理,便不还价,并不忘报以微笑,留下萍水相逢的善意。言犹在耳,却似明灯般驱散人性的凉薄,指引我成为待人体恤、有礼的磊落君子。

天下无不散之宴,但他临行前赠予的毛笔字却被我珍而重之——“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遒劲有力的笔锋下,映出他对我的期望。

君子之行无不德厚流光,若我遇名利处之泰然,若我待贫苦人民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心,若我能不浮躁,不骄横,我都要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我的礼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