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着《红色之旅》的资料,“梁柏台”这个熟悉的名字跳入我眼帘。这位红色革命家是我们新昌的骄傲。梁柏台烈士的家乡——查林村,因为修建钦村水库,已经搬迁了。他的纪念碑还在吗?我想去看看。
今天,我们三个小伙伴跟着阿姨去查林村寻访英雄旧址。
到了钦村水库大桥边,沿着崎岖的山路往下走。桥下是一个很陡的下坡,我们都不敢走。阿姨说:“红军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这点困难算什么?”我们的勇气上来了:“对,这点困难算什么!”我们连滚带爬地走了下去,虽然锦锦滑了一跤,但我们顺利地通过了下坡路。
走到水库边,前方好像没路了。阿姨说:“这水下就是以前的查林村。”整个村子都沉入了水底,还能找得到梁柏台烈士的纪念碑吗?我有点担心。眼尖的俞悦叫了起来:“看,那边……”
我们都跑了过去。啊!梁柏台烈士的雕像依然屹立在前。我们走近塑像,庄重地敬了个队礼。塑像前放着一束束献祭的鲜花。我们没有准备鲜花,就从山上采了一束野菊花,恭恭敬敬地摆在塑像前。纪念亭的石碑上写着:梁柏台,1899~1935。啊,才36岁,这么年轻!梁柏台烈士是我国早期革命家,是中国人民法制和人民司法的开拓者。红军长征后,他留守赣南领导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1935年重伤被俘,英勇就义。
梁柏台烈士曾经说过:“我要在家乡的小溪上修大桥。”现在,他面对着碧波荡漾的钦村水库,听着汽车从山顶的大桥上呼啸而过,英雄一定会含笑九泉。
墓碑上,老红军的红星在闪烁;胸前,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心中,我们的星星之火在燃烧……红五星的精神,必定代代相传!
校园里,老师是我们最熟悉的人,也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记得三年级时一次语文测试,因为前几次的测试我的成绩都稳居榜首,一时间,我有些骄傲起来,就好像是上天的气球——飘飘然了,所以这次我早早地做完试卷就无所事事地东张西望起来,早把“仔细检查”这四个字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铃声一响,我就自信十足地交上了试卷,坐在座位上美滋滋地想着:等试卷发下来我又可以向爸爸妈妈邀功请赏了。
正当我做着美梦的时候,耳边传来语文老师冷冰冰的声音——“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冷不丁被吓了一跳,一抬头,只见语文老师一脸严肃地看着我。等我反应过来,老师已经抱着试卷进了办公室。在同学们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眼光中,我满腹狐疑地走进了办公室。“啪”的一下,老师把一张试卷拍在了我的眼前。我只看了一眼,就被试卷上那一个个红色的大叉叉给吓住了!老师指着试卷严厉地对我说:“你自己好好反省反省,这是怎么回事?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能搞错!”老师的话不亚于一个惊雷,在我的头顶炸开,我的脑袋被炸得嗡嗡响!一个个红色的大叉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老师严厉的眼神盯得我无处遁形,真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让我可以钻进去,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嘴巴动了好几下,就是说不出一个字来。老师看着我这个样子,放缓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说:“你呀,以后要吸取教训,不要有一点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这个时候的我,除了点头还是点头,真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齐上心头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骄傲了,无论是平时的作业,还是各种测试比赛,我都认真对待,因为我再也不想被老师请进办公室了。话虽如此,但我心里还是清楚地知道,老师这样做都是为了我们好,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爱之深,责之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