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无形的,它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它使人终生难忘,爱是伟大的,它给人无穷的力量,母亲也不是如此吗?
小时候,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过妈妈,“妈妈如果有一天我丢了,你会去找我吗?”妈妈总是先瞪我一眼,然后不耐烦地说:“谁会去找你呀,大不了我再生一个比你听说的小公主。”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都很难过,也总是在想: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呢?
这天,小伙伴们叫我下楼玩,出门的时候,妈妈再三叮嘱:“记得一定不要离开小区啊!”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天边出现了几抹虾子红,不知是谁叫到:“哎呀,五点半了,不行,我得回家了。”见小伙伴们纷纷附和,我也向家的方向走去,走着走着,我的闹海中浮现了一个念头,何不趁机试探一下妈妈到底爱不爱我呢?于是,我趁大家不注意,跑到一个隐蔽的角落,等待着妈妈的出现。
过了一会,妈妈走下楼,大声呼唤:“琳琳——琳琳——”,我暗自窃喜,心想,成功了第一步,后来,她又向还在楼下玩的每一个小孩子问:“你们看见我家琳琳了吗?”“琳琳不是回家了吗?”“回家?”妈妈一个箭步冲上了楼,结果当然还是一无所获,突然,妈妈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一下子冲出去……当她再回来时,我惊呆了——她的脸上毫无血色,头发凌乱,连自己最喜爱的高跟鞋也不知了去向,看到这一切,我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住妈妈,说:“妈,我在这呢”。当我告诉妈妈我是故意藏起来时,我的脸上深深地印了一个“大红章”,这一巴掌是多么的刻骨铭心,让我明白,爱是不可以去实验的。
从那以后,这件事一直在我迷茫时出现,让我终生难忘。
妈妈的爱像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妈妈的爱像夏天的凉风,抚摸着我的脸;妈妈的爱像一颗露球,滋润着我的心灵!
什么是“上课”?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上课就是坐在教室里学习。在教室里学什么呢?无非就是语数英这些学科知识了。这些课程在大家看来一点儿也不“新鲜”了,可是上过“美食课”的同学应该不多吧!
没错,就是美食!而且是在孩子们都喜欢的“麦当劳”上课。哈哈,一听就觉得有趣!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参加了小记者活动。
那天早上九点,我匆匆来到SM的麦当劳签到。在我之前,已经有许多我们学校的同学坐在休闲椅上等待了。咦!怎么不见杨老师?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扛着摄像机的人出现在我的视野中,细细一看,哦!杨老师来了!
匆匆忙忙的点名后,我们被几个大姐姐分成了两组,一组先去厨房做汉堡,另一组要去“劳动”。
我被分到了劳动组。所谓的劳动可多了——给客人们倒咖啡、发纸巾,给游乐设施喷洒消毒液,擦玻璃和落地窗……不过,还好,服务员只让我们每三个人负责一项任务。我的任务还算轻松,只需要把靠近厕所的那一排落地窗上的水用一把超长刮水器刮干净就可以了。
随着一阵阵充满快乐的歌声,我们的劳动模式结束了。不一会儿,几个厨师给我们发了帽子、围裙、手套、夹子,把我们领进了厨房。只感觉一股热乎乎的气流向我迎面扑来。哇!这个厨房真热闹!泡在油里的土豆发生“滋滋滋”的响;被铲子翻炒着的土豆泥和米饭发出“刷啦刷啦”的响声;正在烧着的咖啡在壶中“咕噜咕噜”地沸腾着……
我还没来得及参观完这如此热闹的场景,就被服务员带到了汉堡区,只见几块芝麻面包在一张加热板上静静地躺着;沙拉酱呆在一个超大号的瓶子中;跺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卷心菜在大凹槽里沉默着;烤鸡排在一个个小容器里“沙沙沙”地叫着。
原来汉堡是这样做出来的,先把面包从加热板上取出来,夹到制作台上,再把小容器里的那块热乎乎的鸡排夹到面包的“底座”上,一定要放得很整齐,不然等会儿你的汉堡随时有可能会“翻身”。接着,夹出一些卷心菜,把它们紧紧地贴在鸡排上。再把超大号瓶子里的沙拉酱挤一些出来,挤多少呢?绕着卷心菜两圈就够了。最后,把白芝麻面包片叠在上面,一个美味的汉堡就完工了。如果你的汉堡变凉了,可以放到加热板上加热哦!
这些程序都完工以后,最后就是——开吃!我们早就蠢蠢欲动了。
此次活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而富有趣味的实践课,也是极有意义的一课。生活总是先苦后甜,要有付出,才能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