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文具盒,它是我十岁生日,妈妈从杭州给我带回来的。
我的文具盒是由木料而制成的,上面刻着“奇迹暖暖”四个大字。下面是一个小女孩儿在跳舞,她头上戴着一顶漂亮的帽子,身穿雪白的公主裙,手上握着一把孔雀羽毛做成的一把折扇,多美啊。
我的文具盒共有三层“房间”,每一层都放着不同的学习用品。
第一层放着红笔、直尺,每当我上的作文课时,红笔直尺两姐妹便挺身而出,高兴的说:“现在轮到我们出场帮小主人画好词好句了。”说完,她们就开始大干一场。第二层放的是铅笔和橡皮。每当我做到数学作业时,他们便急急忙忙地说:“不要慌,只要有我,你就可以写作业了。”第三层放的是圆规妹妹,每当我画图形的时候,是圆规妹妹帮我是我画的既规矩又符合要求。
嘿!笔具,他们为了帮助我学习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他们不讲代价,不要报酬,只是默默的奉献着。
谢谢你们了,我的朋友们。
什么是“上课”?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上课就是坐在教室里学习。在教室里学什么呢?无非就是语数英这些学科知识了。这些课程在大家看来一点儿也不“新鲜”了,可是上过“美食课”的同学应该不多吧!
没错,就是美食!而且是在孩子们都喜欢的“麦当劳”上课。哈哈,一听就觉得有趣!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参加了小记者活动。
那天早上九点,我匆匆来到SM的麦当劳签到。在我之前,已经有许多我们学校的同学坐在休闲椅上等待了。咦!怎么不见杨老师?过了一会儿,只见一个扛着摄像机的人出现在我的视野中,细细一看,哦!杨老师来了!
匆匆忙忙的点名后,我们被几个大姐姐分成了两组,一组先去厨房做汉堡,另一组要去“劳动”。
我被分到了劳动组。所谓的劳动可多了——给客人们倒咖啡、发纸巾,给游乐设施喷洒消毒液,擦玻璃和落地窗……不过,还好,服务员只让我们每三个人负责一项任务。我的任务还算轻松,只需要把靠近厕所的那一排落地窗上的水用一把超长刮水器刮干净就可以了。
随着一阵阵充满快乐的歌声,我们的劳动模式结束了。不一会儿,几个厨师给我们发了帽子、围裙、手套、夹子,把我们领进了厨房。只感觉一股热乎乎的气流向我迎面扑来。哇!这个厨房真热闹!泡在油里的土豆发生“滋滋滋”的响;被铲子翻炒着的土豆泥和米饭发出“刷啦刷啦”的响声;正在烧着的咖啡在壶中“咕噜咕噜”地沸腾着……
我还没来得及参观完这如此热闹的场景,就被服务员带到了汉堡区,只见几块芝麻面包在一张加热板上静静地躺着;沙拉酱呆在一个超大号的瓶子中;跺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卷心菜在大凹槽里沉默着;烤鸡排在一个个小容器里“沙沙沙”地叫着。
原来汉堡是这样做出来的,先把面包从加热板上取出来,夹到制作台上,再把小容器里的那块热乎乎的鸡排夹到面包的“底座”上,一定要放得很整齐,不然等会儿你的汉堡随时有可能会“翻身”。接着,夹出一些卷心菜,把它们紧紧地贴在鸡排上。再把超大号瓶子里的沙拉酱挤一些出来,挤多少呢?绕着卷心菜两圈就够了。最后,把白芝麻面包片叠在上面,一个美味的汉堡就完工了。如果你的汉堡变凉了,可以放到加热板上加热哦!
这些程序都完工以后,最后就是——开吃!我们早就蠢蠢欲动了。
此次活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而富有趣味的实践课,也是极有意义的一课。生活总是先苦后甜,要有付出,才能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