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二十年后我又回到母校作文

admin 五年级作文 2023-09-21 110

二十年后,我是一名相貌堂堂的职业杀手,戴着一条领带,穿着西装,洋洋洒洒、大步流星地走进校园,准备暗杀一名从小在校园中讽刺过我,欺负过我的那名同学——王其彦。

我进了门,一名机器人一步步走向我,我心想:这不会被发现了吧?要不冲进去?正当这时,机器人正在进行面目识别:“��——”,下一秒,我便拿起一杯水,“哐——”。机器人并没有断路,而是开启了警报器,我迅速拿出一个遥控器,顺手按了一下,我便一下子头晕眼转,闭上眼睛,“咔”只听一声,我便进了我们的母校。在我母校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晶莹剔透的教室,还有我那颗怀念这里的心。“呃——,你是谁——?”一位如同快断了气的校长走了进来,哦!原来,她就是我们曾经的周老师呀!她有着一头黑黝黝的长发披在双肩,满脸皱纹,双眼中,有着珍珠般耀眼的眼珠,鼻子微微上扬,嘴上挂着唠叨的话语,嘴角边却挂着令人难以忘记的甜蜜又温柔的微笑。那么一句话,如同一只茅,击穿了此刻的宁静,那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殿堂内,您那衰老的、苍翠的话语,说明了你已经老了,我已经长大了!成人了!我有自己的工作。“您现在为什么一个人在这儿?还有那么多机器人?”我眼神微微朝上看,不敢显示出一丝虚假的样子,我心想:“不要看着老师,也不要显露出一丝恶意!”“他们觉得这里学生太少,没收入,所以都搬走十几年了,校长的位置只好继承给了我。之后,因为科技的发达,我找来机器人与我作伴守护家园!”这时,“咚咚”,“进来吧,看!是机器人来送茶了!”她不紧不慢地说。我慌了,机器人又来了,不行,我不能当着面解决机器人,也不能被发现!我灵机一动,“老师我去逛逛学校啊!”!“嗖”只听一声,我离开了这儿。

这儿的殿堂后面,便是一座小花园。小花园中,枝繁叶茂,学生们书声朗朗,机器人老师也教导有方,他们的声音忽儿响,忽儿轻。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跳着动人的舞蹈,勤劳的蜜蜂手拿铁桶,装进一灌灌蜂蜜,花儿们抬看着。操场上,便开辟出了一条河,周围一阵阵风声刮过,如同刀割一般插进我的心中。只听草丛“沙沙”的响,我心想:什么东西?难道是动物?我走近探出头,吓了一大跳,立刻伏下身子,翻了个身,滚进草丛,在雾中我若隐若现,紧张地闭上双眼,心中怦怦直跳,不听使唤,呼吸缓慢,不敢发出声来。因为我看见种植机器人!脚步声渐渐没了,我打了个冷战,心中不禁又泛起了一阵波浪,我的步伐如同受惊的猫咪一般轻盈而又快速。

接着,我打算回到殿内,可又发生了一件令我起鸡皮疙瘩的事儿。我静悄地暗下埋伏在殿外,等待王其彦的到来,准备一刀捅死他。我心想:“哈哈哈!——你完蛋了!”我拿起刀,刀上倒映着我的样子,仿佛还倒映了我黑暗的心。看!那……那不是王其彦,我又失望又惊喜,失望的是他身边有两个护送机器人,我不可以动手,惊喜的是,他终于来了!

等机器人走远了,我便与王其彦开始了聊天。“呵!王其彦!”我装作一副激动不已的样子说。“哦,干吗?”他满不在乎地说道。“你现在在哪儿工作?”我轻声问道。“哦——,只不过是杭州师范大学的老师而已!”我准备动手,再看看他,头发如同鸟巢一般杂乱,双眼炯炯有神,眼角显得他十分骄傲,鼻子平淡无其,耳朵大大的,如同两个令人难以分辨哪里不一样的山洞,嘴中正嚼着口香糖,满脸无所谓。我刚想掏出匕首时,叶展旭冲上前:“你们是——谁——来——着的?”他问。我清晰而又明了地说:“我不就是陈共余吗!你——哦——,你不就是叶——展旭吧!”我十分大声,心中却十分嫉妒他。

进了殿堂,大家幼稚地说说笑笑,弹着琴、唱着愉快的歌,无忧无虑。当时的自己忘记了真正的我,是谁?是一名中年人,已经三十一岁了,我一定要改邪归正。

现在,我是一名英语老师,我永远忘不了你——王其彦,你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上了正确的方向,二十年后的母校,你与曾经的你与众不同,你是我小学时的记载,见证了曾经的我,也见证了真正的自我。二十年后的母校,我期待你的未来,更期待自己的未来。

读书是一趟没有终点的旅途,开始了,就无法结束,一个不读书的人,是灵魂不全的人,读书早已成为了我灵魂深处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记得最早的时候,我读幼儿园中班,那时认识的字不多,还不能支撑我看完整本书,于是便由妈妈读给我听,那本书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是一本制作精美的《逃家小兔》,讲的是有一只小兔子想要离开家,他说他要变成鱼,变成山。兔妈妈说,如果你变成鱼,我就变成钓鱼人;如果你变成山,我就变成攀岩人。他们两个说了好久好久,最后,小兔说:“我要变成一个小男孩,跑回家!”兔妈妈说:“那我变回妈妈,紧紧地抱住你。”故事的结尾,小兔躺在妈妈怀里,吃着胡萝卜,烤着火,以一个温暖的结尾收场。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告诉了当时年幼的我,妈妈温暖的爱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再大一点,到了小学二三年级,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海伦·凯勒的励志性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令我非常敬佩的是,她从小被病魔夺去了听觉和视觉,同时,也几乎被夺去了说话的能力。你能想象一个听不见的人学习说话有多么困难吗?她如果可以学会说话便已经是奇迹,更不要提别的学习。

但是,她做到了,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创造了奇迹之中的奇迹。

她不但学会了英文,还学会了德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她在全世界演讲,用自己的故事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看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当时还是低年级孩子的我,写下了人生中第一篇读后感。

因为某些原因,我思考的角度往往要比同龄人深。最近我比较多的是看余华的两部代表作《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作品里接触“死亡”的频率比其他作家更加频繁。而且这两部已经是余华比较成熟的作品了,在余华早期的作品《第七天》中,据统计非自然死亡的人竟多达二十九个。

如果让我对这两部作品作出评价的话,我更喜欢《活着》,《活着》里面写出了世态炎凉和权贵高官的玩权弄势,对比书中人物福贵的凄惨人生,不禁让人心寒。全书中让我最心沉的是当福贵的女婿受了重伤被送进医院时,福贵大叫着:“把他抬出来!”因为他的一双儿女都死在这家医院里,他的儿子死在别人生孩子,他的女儿死在自己生孩子。其他人都觉得他老昏了头,都觉得他疯了,想把他也送进医院。最后,福贵的女婿也死在了医院里。最后,福贵的儿子、女儿、女婿全都死在了同一家医院里,只留下他和一个小外孙相依为命,故事的最后,那个小外孙苦根也因为饿了太久大吃了一顿豆子而被撑死,这世上只留了福贵孤苦伶仃的一个人。福贵从屠刀下救下了一头老得干不动活的老牛,把它买了下来,每天放着牛,度日子。

每本书,每个不一样的故事,背后都不一样。读书就是一趟没有终点的旅行,读书,一定会伴随我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