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阳台上种了许多多肉植物,东一盆的西一盆的,挨在一起,就像开会一样。
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开始逐渐成长。每盆里的多肉的颜色都不一样,红的,绿的,白的,灰的,我一边数一边看,搞得我头晕眼花,一盆接着一盆的,令我目不暇接。有一盆多肉,与其他几盆不同,个子很矮,显得格外小巧玲珑,跟高大的多肉比,真是悬殊的无话可说,你别看她那么矮小,其实只是品种不同而已。从上面看,圆圆的、摸起来如丝绸一般;从整体来看,就是个圆柱,这里面的一盆有五小株,其中有一小株长得特快,像是受到了惊吓,探出了脑袋。你会观察到它长得很高时,外层会裹着一层皮,还是枯萎的呢!
我特别喜欢红色的一株,栽在盆里,红艳艳的,非常有个性,因此我叫它“个性女孩”。近看,能够清楚地看出它的顶部会有一颗颗斑点,像黑芝麻躺在它的顶部,非常惬意;远看,则一颗斑点也看不出来。我总是思考着它为什么一天比一天的红?我的猜想是:我每天把它放在阳光下,难道是因为阳光照的太多太多,所以变得越来越红。
其他几盆里的多肉都是大个子,叶瓣很长,一开始离墙壁还有三厘米,半个月以后,居然已经碰到墙壁了,真是奇了。我慢慢的发觉,我与这些多肉可能产生了一种亲戚感,对多肉无比的喜爱。
令人绝望的是不知什么时候,妈妈把几盆多肉放到了花园里,还有几盆留在了阳台上。哎!多肉们的会已经开完了。
把我的话当作爱箴言,因为我只想你最好。把我的爱装入你的路途,无论你走到哪里,它都终将属于你,并且永远属于你!
——题记
我:“妈,我要去同学家拿一下复习资料,待会儿回来。
妈:“你吃完饭再去啊!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吧!”
我:“不用了,我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的,没有问题的。”
妈:“孩子听话,再看一会儿书,等我饭做好,陪你同去。”
我:“你烦不烦啊!就一会儿!”还没等妈回答,我摔门而去。隔着门,我隐隐约约感受到她对我刚才行为的愤怒,我怀着怨恨与无奈下了电梯。
西天残阳如血,夏日黄昏真是让人感到烦闷。加上刚才的事情,我心情愈变愈差。脑海里想起刚才的场景,母亲对别家小孩的态度与她对我态度真是大相径庭。我似乎感觉不到家人对我的爱了,甚至从没听过一句”我爱你”之类的话语。爱,你在哪里?为什么我找不到你?赶路的脚步不由的加快了,加重了。天空中的残阳,它竟将残余的阳光洒在我身上,难道我一直生活在残阳般的爱中?
取完东西,走在归家的路,心里有说不出的苦。转过街角,一个老乞丐坐在那里,穿着从上到下没有一处补丁的衣服,披散的头发上不时能望见几只苍蝇在飞,手中的碗缺一块少一块的,再望望那双干瘪而泛黄的双手,如同刚插完秧苗的双手沾满了泥土。经过他身旁,就能闻到散发的让人恶心臭味。听见硬币碰瓷碗的声音,我总算看到他的正脸。那是一张饱经风霜的脸,脸上那深一道浅一道的伤痕足以证明他的生活是多么落魄不堪。双眼早已被岁月磨削的黯然无光,他用干裂的嘴唇说了声谢谢。
望着不远处的家,我不由的问道:“你认为哪里是充满爱的地方?”顿时,他惨淡无光的双眼亮了起来,那眼神是那样坚定:“是家。”我又问:“家中只有父母的大骂与唠叨,爷爷奶奶不懂什么文化只是炒炒菜,十五年了,我甚至从没听过一句‘我爱你’这类话,哪谈得上什么爱啊!”他突然变得严肃起来:“家中的爱,是细微,一句唠叨,一桌菜肴满满都是爱,只是不单纯是用言语来表达罢了。”说完,他起了身,向着夕阳落下的地方走去。
残阳又一次撒在我身上,但这一次却让我感到了由衷的温暖,家永远是心灵的港湾。
爱,是我们给予它太多的诠释,以至于我们无法感受到细微的爱。恰似看不见的阳光,虽然看不见,却能给你带来温暖。
生活恰似一杯苦茶,初喝会感到苦涩。但细细去品尝,却能品出不一样的清香与温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