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乃山东郓城县宋江”,这是宋江逢人必说的一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宋江想广泛结交朋友。
“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我真的很佩服施耐庵的写作技术,看完这一段,宋江就已经出现在眼前了。
就是这样一个人,征服了107位铮铮铁汉,并引导他们走向强盛,或许他就是以这一副老好人的形象来获得他们的信任。但从好汉们为他出生入死可以看出,他是用更深层次的东西来使他们信服。
“义”107个好汉,无一不是因为宋江的仗义疏财才跟随他,对付比如李逵一样的江湖好汉,基本上早已听闻宋江的名号,死心塌地跟随宋江,而武功高强的官人,宋江就采用抓来就放方案,而且是亲自松绑,这些官人也很吃这套,哪有当年“孟获”那样,抓了七次才屈服,不过他不是官人。这样的宋江,是可敬的。
义使他们对宋江忠,但宋江的忠却引来了不义。
“忠”四大贼臣才有机可乘,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阴险狡诈之人,为了自身的权益到处和宋江作对,也利用了宋江的招安之心,向皇帝“亲诉衷肠”,宋江也是执迷不悟,明知是有人的诡计,却只想招安,能垂名千古,流芳百世。而这样的宋江是可悲的。
《水浒传》这本书,是带有一点迷信和虚构色彩的一部小说,而它能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著,靠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正是这样一本小说,创造了107人义,1人忠义的梁山泊,这样反而一点都不矛盾,反而体现了宋江的领导能力,或许这就是宋江的强大吧!
我眼中的宋江,一个可敬又可悲的人。可敬在他的“仗义疏财”,可悲在他的“执迷不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苏轼啊,你从出生就异于常人,五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你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少年的你就有如此的壮志雄心,透过你门前的一幅对联,你那满腔的豪情温暖着我,激励着我,引领着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阔别十年,从此阴阳不相见,“千年孤坟,无处话凄凉”诉尽你对爱妻王弗的思念,原来那个曾写下“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的东坡也会有如此的深情,你的豪放与柔情温暖了我的心。
你一生仕途坎坷,面对悲愤与不公,屈原是一死了之,陶渊明是一走了之,李白是一醉了之,白居易是一哭了之,而你——苏轼,是一笑了之。你先后被贬黄州、密州、直至海南儋州,你唱出”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e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曲调;你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你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闲适;你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恬淡……无一不让我慨叹你超然的人生态度,你的超然温暖着我的心。
科考中举,金榜题名,你也有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面对弊政,你直言不讳,最终惹怒了朝廷当权者,一向放荡形骸的你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一蓑烟雨任平生,“乌台诗案爆发后,你背负得太多太多,有不解,有鄙疑,甚至还有唾弃。“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凄凉的黄州前,你面向赤壁,思索着自己所失去的一切。然而在你的豁达之前,这一切又变得云雾飘渺了。你看着“大江东去,浪淘尽”,论“千古风流人物”,品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饱经风霜的你已不在乎那些虚无之物了,因为你已领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啊,我不会为你而悲哀,你的豁达温暖着我的心。
我喜欢那个真实的你,纵使你的词没有易安那般婉约柔美,没有太白那般瑰伟绚烂,没有陶潜那般清新自然,我也仍无怨无悔地追随着你,因为你那与众不同的率真天性和活跃生命已深深烙印在我们无数文学爱好者的心灵深处。在中国历史的茫茫进程中,有你——竖起的丰碑,上面就镌刻着你所追寻的——随缘放旷。
苏轼啊,与你相逢,你温暖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