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湘行散记读后感8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48

那山、那水、那人

操着粗话的汉子呦,缥缈的橹歌嘴边来。山连山,水连水,歌声竟被那群山清水挡回去了,河边的洗衣妇羞红了脸,掩面接上了橹歌,歌声不歇,水波漾不止,湘西是桃源罢!

沈从文1934年还乡的笔下,给了我这么个朴素美好的想象。先生这此还乡记下湘西的故友、湘西的水手、湘西的夜、湘西的流水……十几年未回湘西,故乡仍未如何变——却又变了,那人有的走了,那镇换了个面……为什么呢!

人还是那么地朴素大方,可那大笑背后藏着的尽是心酸!就那水手们,十六年前沿河的码头,有一半停着高大的运油船。宽平的河面,整齐的码头,来往的水手船上朱砂、水银、苎麻、布匹……装得满满当当。不说那白天有多么人声鼎沸,就是落日余晖剩余一片深紫时,浮荡的催橹歌声,是如何壮丽稀有。可瞧瞧十六年后!各河沿岸破烂不堪,船被绑在一块,标着“此船出卖”。水手买船!何等凄凉!当年大方爱笑的精悍青年呦,现在成了要为货物分量争吵的骨瘦如柴的小子了!为什么?是什么把这桃源搅得这般不好!悲愤过后也只能无奈地感叹句:“时间造化弄人”。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钢铁大船扬帆启航,谁还用小破船运货?这是“人生”的苦味,欲望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们不配用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的命运里去,扰乱了他们生活上应有的那份哀乐。人总得看开,所以他们又大笑起来,只是有些苦。

30年代面临的,几十年后仍在面临,你看那中国南边的某条河上,曾经渔民放一群鸬鹚入水,在竹舟上撑蒿,光着脚、卷着裤腿,黝黑的双脚、嘹亮的嗓子一动、一吼,水花飞溅,歌声朗朗。一会鸬鹚跃出水面,被绑住的脖子卡着新鲜肥美的鱼。这属于江南出神入化的“鸬鹚捕鱼”,还不是抵不过历史的洪流,被淘汰了罢!

那山仍是那山,那水仍是那水,那人却不是那人。岁月蹉跎,物是人非。幸运的是,湘西的水手,还能在历史哀乐中唱上一曲橹歌。

星期天上午,天气很晴朗,我跟爸爸说我想和弟弟去放风筝。

我们来到龙湾公园,公园里很热闹,老爷爷老奶奶在打扑克,叔叔阿姨们在唱歌,还有小朋友们跑来跑去。周围的树都绿了,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们找到一块空地,准备放风筝。我和弟弟拿出了风筝,我选了一个蜻蜓风筝,它的眼睛大大的,翅膀薄薄的,是用纱做的,就像真的一样;弟弟拿了一个大鱼风筝,那鱼好大,比弟弟都高。

我们把风筝往空中一抛,我拿着线慢慢放线,风筝越飞越高。回头看弟弟的风筝还没有飞起来,我对弟弟说:“你要加油!”弟弟急得要哭了,对我说:“哥哥,等等我。”正说着,一阵风吹过来,我的风筝挂树上了,这可怎么办呢?我慢慢地放线收线,围着树转着,不一会儿风筝就掉下来了。我又重新把风筝放到了天上。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着风筝,我想起了这首诗,放风筝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下周我还想去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