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和家人去了西北旅行,见识了西北土地的辽阔寂寥,惊叹于西北自然风光的神奇美丽:草原、戈壁、沙漠、丹霞,每到一处都让我流连忘返,其中最让我念念不忘的便是青海湖了。青海湖的美是震撼人心的,如一幅画一般,让你仿佛置身于宫崎骏笔下的梦幻世界!
青海湖周长300多公里,她的湖面非常宽阔,有4。635平方公里,一眼望不到边,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那天下午3点我们从塔尔寺出发,车行3个多小时,便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远远望去就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毛毯,我真想下去躺一躺!公路两旁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芳香四溢,尽情绽放。草原上,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罗列其中,温馨而又别致,山腰上,成群结队的牦牛和羊自由的欢腾着,这一幕与雨后的彩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上交天空下接大地的美丽画卷……
车子继续前行着,不一会便看见了传说中“中国最美丽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湖的美果然名不虚传!向远处眺望,只见碧波万顷,水天一色,蔚蓝色的天空蓝的找不到一丝云彩,湛蓝湛蓝的湖水就像一块蓝锦缎似的盖在湖面上,一阵风吹来,平静的湖面便泛起层层涟漪,似是欢迎湖面上空时不时飞过的一只只不知名的水鸟……
青海湖可真蓝啊!他蓝的纯净、蓝的深湛!难怪生活在湖边的藏民叫它“错温波”,蒙古族叫它“库库诺尔,都是“青色的海”的意思。阳光下的青海湖湖仿佛披上了一层闪光的鱼鳞,如同梦幻般的奇妙!我不禁想到一句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我想夜晚明月照耀下的青海湖应该会是另一番美景吧!
站在湖边一看,青海湖的水可真清啊,清澈的可以看见粒粒小沙石。我忍不住用双手轻轻地掬起一掌的湖水,瞬间一股透心凉席卷了全身,顿感心旷神怡,洗净了一身疲乏,舒服极了!我舔了舔手指,有一股淡淡的咸味!
这就是梦幻中的青海湖,清澈、蔚蓝、安静,令人陶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中国人讲究在那一天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
江浙人有腌制酱货准备过年的习惯。年前有太阳的日子,不论是奶奶家的白马庙巷里还是城隍山下长长的大马弄里,家家户户都支着竹竿晒着酱鸡、酱鸭、酱肉、酱鱼干……这满眼红红的酱色在我眼里就是浓浓的年味。
听长辈们说,过年前腌制酱货是杭州人一直以来的传统习俗之一,因为以前人们的物质水平比较低,不能随时吃到鸡鸭鱼肉,但过年的时候家家又都需要囤足充裕的年货,怎么办呢?智慧的江浙人就想出了通过腌制,以达到长时间储存食物的目的。于是,这份年味就一直流传了下来。虽然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互联网生活让我们对食物的选择已经达到了全球化采购,但是无论天南海北还是山珍海味,这一口酱香还是我们这一辈人最难忘却的美味。
年前腌制酱货是每家每户的重头戏。酱制食材可是有很多讲究的,看似每家都在做,但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家家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一般11月初,爷爷就开始物色用于腌制的鸡鸭鱼肉了。爷爷说采购食材是有大学问的:鸡,要农家放养2年以上的土鸡;鸭,要人工喂养3年以上的老野鸭;鱼,最好是江里野生2斤左右白条鱼;肉,要金华两头乌土猪肉。酱料也是独门配方:一品鲜酱油、绍兴黄酒。至于调料和用量嘛,保密。大致流程就是将鸡鸭鱼肉宰杀洗净后,泡在一定比例的酱油和料酒中浸泡数日,待达到要求后捞起晾晒数月。爷爷就是以一种工匠的精神,制作和传承着这一杭州人的年味。
12月份的时候,你只要去皇城根脚下走走,不论是以前的老街还是新建的高楼大厦,都能看见用这些年货组成的独特“年画”——酱色深浅不一、造型千姿百态、晾晒位置也高低错落有致。看起来那么和谐,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一阵风吹来,酱香四溢,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老杭州的传统年味。
在爷爷那辈人的眼里,年味就是攒下一年中最丰盛的食物留着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一起享用。父母那辈人眼里,年味就是过年前后父母忙忙碌碌采购和制作年味的身影和家里的酱香。我的眼里,年味就是家家户户挂着的红色酱味和塞在嘴里的那一口肉香。我觉得不论社会如何进步,传统的东西绝不能遗忘也需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