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年味作文800字

admin 五年级作文 2023-09-21 128

大年初三,回到大城市的家,坐在房间透过纱窗望着院外的街道,稀稀疏疏的两三个人骑着脚踏车缓慢地踩过,早晨的小雨将本已清淡的街道淋得更加冷清,偶尔传来的几响鞭炮声把我的思绪勾回到了前些天,那是一幅在爸爸老家过年的热闹画面……

爸爸老家在台州温岭的石塘镇——一个小小渔村,新千年中国大陆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早就听说,那里过年很热闹,在外拼搏的“游子”都在这个团圆的时节回家欢聚;那里过年很丰富,会选一个黄道吉日“谢年”和祭祖,摆件和仪式都尤为讲究;那里过年很有趣,特别是那场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文化活动——抬阁,渗透着浓浓的“闽南味儿”。

抬阁,因四个人扛抬着一个阁子式的台柜而得名。自打我出生以来第一次在爸爸老家过年,我还从来没有看过,百闻不如一见,今晚我可要大饱一下眼福!

我们全家早早地吃完团圆饭,兴高采烈地跑出家门,只见本来就不大的小村镇上已是人山人海,最靠前的位置已全部被占领,我挤都挤不进去,只能借助爸爸的肩膀“登高望远”,我翘首等待。过了一会儿,突然传来一声:“来了!来了!”人群顿时骚动,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只见一辆装饰绚烂的彩车开道,大鼓、小鼓、号角的声音越走越近,抬阁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了。

每一次听爸爸讲述,这样的场景在我脑海中曾想象过无数遍,今天终于眼见为实。有“嫦娥奔月”、“杜鹃仙子”等装饰得五彩缤纷的抬阁;更令人感动的是那个“八仙游渔村”,听说那是全渔村80余户朴实的家庭,为了祈福家人出海打渔能平安回家,自发组织一针一线、一木一杆制作而成的抬阁,里面还有着8位村里人家的孩子扮成八仙,小演员们扮演得惟妙惟肖!回头,我发现身旁的友人们有的脸上乐开了花,有的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有的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也不禁为之感叹。“又来了,又来了”人们兴奋地高呼着,又见“济公斗蟋蟀”、“猪八戒背新娘”……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个抬阁背后都有一部美丽的传说,这是一个流动的舞台,一场活生生的演出,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寄托着他们朴实无华的新年祝愿。

老家的年味,浓浓的,是根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阵阵爆竹声之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也是我最喜爱的日子——春节。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贴上了红红的窗花,门上也贴起了红红的春联。原本寂静的乡村马路上,也和城里一样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

除夕,奶奶早早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吃着年夜饭,说说这一年的成绩和收获。渐渐地,外面烟花爆竹声越来越响,我急匆匆地吃完饭,迫不及待地拿起花炮、“狗尾巴”和魔术弹去大门口燃放。此时的天空已经五彩缤纷、璀璨绚丽,一会儿这边“天女散花”,一会儿那边“百花齐放”;有的像一个个大蘑菇,有的像一条银色的瀑布,还有许多形容不出来的形状,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哇,这“烟花晚会”可真让我大饱眼福!

大年初一,是一个的快乐日子!以往,我是起得最晚的,但那天,我却是最早起床的,兴奋地穿上了新衣,带好新买的小包(那是我用来装压岁钱的)。一切就绪,便催促着爸妈出发去拜年了。每到一户亲戚家,我都会甜甜地说上一句吉利话,长辈们就会抓来一把糖果,塞给我一个大大的红包——压岁钱,这可是我小金库的重要来源哦。

在我们家乡马鞍山博望镇,每到过年还有一个风俗——舞龙灯。这也是我特别喜爱的一个活动。听爸爸妈妈说,舞龙的“龙”一般都安放在当地村子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龙王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巴,举行仪式。大年初二,我们早早来到龙王庙前,此时,这里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翘首期待着舞龙灯的表演。终于,两条巨龙出现在龙王庙前,正如书上所写:“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须似人”,好神奇,好威武,简直帅呆了!只见它们头对头,张牙舞爪,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上下翻飞,时而“蜻蜓点水”,时而“金龙盘玉柱”,时而“双龙祝福”。这时,寺庙两旁的爆竹声响起,烟火朝龙上飞去,两条巨龙在茫茫的火花中来回舞动,如同飞舞在霞光云海中,活灵活现,引得大家拍手叫好,欢呼雀跃。不一会儿,两条巨龙优雅地盘起了自己的尾巴,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给大家拜年,送上新年的祝福!龙不长,但在锣鼓声中的两条飞龙昂首摆尾,蜿蜒游走,极为壮观,更是热闹非凡。舞龙灯已结束,但大家都意犹未尽,尤其像我这般的孩子们,总是兴奋地围着巨龙上下打量、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够。舞龙灯的表演虽然没有春节联欢晚会的华丽,但朴实无华,喜气洋洋的表演象征着吉祥如意。

这就是我的美好春节,有吃不完的美食,收不完的红包,还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节目,怎能让我不喜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