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一个平凡却又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记录着我正式加入中学的校园,也见证着我的成长,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已经成为了一名中学生。
早晨,刚走进校园的第一步起,我就被校园的美景给吸引住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以质兴校,以文化友”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金色的光芒,显得苍劲有力,仿佛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接着往前走是一栋高大的建筑物,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实验楼,实验楼是我们上微机和3D的地方。接着往右,走是一条小河,小河里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小河里的水真柔啊,柔的让你不忍心碰皱它,但又不忍心抚摸它,小河里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上面还有几朵荷花,不时还有几只蜜蜂蝴蝶飞过,让人不禁联想到“小河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样一幅美轮美奂的场景。微风掠起波澜好像亭亭玉立的舞女拖着长裙,她是那么美,那么动人。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操场,不由得让我大吃一惊,操场竟然那么大,在操场上,我仿佛看到了运动员们在为运动会的比赛进行练习,我仿佛也看到了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拼搏的汗水。在操场的两旁有一些花草树木,花依然保持着它那既不孤芳自赏,也不顾影自怜,对明心驰神往的精神,而树呢?像一个战士一样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生怕校园受到一点伤害。
在操场的对面是教学楼,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在那里,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在那里,我们与同学一起玩耍,教学楼见证着我们的知识越来越多,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足迹。
我的新校园,我想变成一只小鸟,为你高声歌唱,我想变成一条彩虹,挂在你那高高的蓝天上。
春节到了,四处都是一片欢天喜地的氛围。备年货、买礼物、订车票,一家人忙得好不热闹。我高兴得都要飞到天上去了,因为爸爸妈妈说今年要回温州老家过年。
等呀盼呀,终于迎来了回老家的日子。一路上,车水马龙,我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才到温州,可汽车却似乎故意与我做对,爬得比蜗牛还慢!好不容易到了车站,只见拉箱的、扛包、牵着小孩的,到处都是回家过年的人群。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爸爸:“大家为什么要大老远的赶回家过年啊?”爸爸笑着说:“因为每个人的根在老家啊!”我不能理解,爸爸对我说,乘这次回家好好体会一下。
啊,终于到了!好美呀!白白的云朵在空中飘过,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楠溪江的江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嬉戏着,偶尔望见一两条渔船,也不敢破坏湖面的宁静;岸边栽满了花草树木,生气勃勃地向你招手点头……
我一边走一边欣赏这秀美的湖光山色,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枫林镇。爸爸喊了句:“到了!”把我从沉醉中拉了回来。
奶奶快步走出来迎接我们,还把我们请进一间宽敞舒适的房间,自己出去了。没过多久,她又回来了,手中还端着一杯茶,放在桌上,对我说:“尝尝吧,你一定渴了。”
我小心翼翼地啜饮了一口,一股芬芳甘甜的味道从心底流过,“好好喝啊!”我情不自禁地说道。奶奶自豪地说,这水这茶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当然味道不一样。爸爸赞同地点点头,对我说,从前,家门口有一口井,那水更加清澈甘甜呢。哪怕是三伏酷暑天气,井水依然清凉爽口,干活的农人们,往身上浇上一捧,再喝上一口,比吃冰棍还舒服,多大的暑热都会消退不见了!只可惜后来拦田搞养殖,田水倒灌,井水变得浑浊不堪,不久就消失了。爷爷说好的井水与动物一样是有灵性的,所以这口泉水就自己搬走了。
转眼间,晚饭时间到了,奶奶准备了满满一桌的饭菜:有切得细细的嫩笋片,有炖得酥烂酥烂的蹄膀肉,有烤得焦黄里嫩的小黄鱼,有炒得香喷喷的红糖年糕。尤其让我高兴的是,奶奶还摆上了我最爱吃的“米豆腐”和“芋饺”。“米豆腐”也叫“九层糕”,是老家的一种特产,过年吃“米豆腐”,寓意生活年年高。“芋饺”是奶奶家过年必做的一道菜,用煮熟的芋头掺上淀粉捣烂做成饺子皮,再包上满满的馅儿,蒸熟后,外面是一层金黄透明的皮儿,咬上一口,满嘴是香香糯糯的味道。还没开始吃呢,我已经是“口水直流三千丈”了。
不一会儿,大家都到齐了,有说有笑地吃起一年一度的年夜饭。爸爸边吃边回忆起小时候与姑姑一起捣芋饺皮的事情;爷爷说起了村里的新变化,镇里建了自来水厂,水源从村后的山上引来;奶奶不停地催我多吃点。我们几个小孩们挤在一起,边吃边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嘻嘻哈哈地笑个没完。
突然间,我仿佛明白了,为什么家乡是每个人的根了: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重温记忆深处的这山,这水,这亲情!